中消協發布十大典型案例:汽車過度維修等被點名

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0-2021年度消協組織維護消費公平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的內容涵蓋了當前消費維權熱點問題,包括智能電視開機廣告不可關閉、燃氣公司強制搭售燃氣險、影樓低價引流誘導辦理消費貸、培訓機構擅自停業退款難、汽車維修零配件以假充真、公路設卡限時通行收取過路費、未經監護人同意為未成年人文身、外航因不可抗力拖延退款、預售足浴包年卡難預約不退款、珠寶店向老年消費者過度推銷等。

其中,汽車維修零配件以假充真以及公路設卡限時通行收取過路費兩個案例與各位車主息息相關。

據介紹,在汽車維修零配件以假充真案中,2021年3月,消費者桂女士通過某網上養車平臺選擇線下維修門店做常規保養,共花費6000元,但汽修廠為其更換的前后4個剎車盤、前輪剎車片等配件并非承諾的原廠配件,且將仍可繼續使用2萬公里的前剎車盤進行了更換,涉嫌過度維修。經南京市消費者協會調解,汽修廠向消費者賠禮道歉并作退一賠三賠償。

對此,中消協表示,汽車維修經營者要切實提高法治意識,保質保量,信守承諾,買賣公平,真誠服務,杜絕以假充真、過度維修,欺詐消費者。

此外,中消協還提示廣大消費者在維修前要注意查看汽修廠資質,了解汽車維修基本常識;維修時要簽訂書面合同,明確修理項目、價格、配件情況、保修期限等;維修后要及時檢查,并索要發票、費用清單、配件憑證等,一旦發現汽車維修商存在過度維修、欺詐等行為,要及時投訴、舉報,依法維權。

另一則是公路設卡限時通行收取過路費案。202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調查發現,某文化旅游公司在國道和省道兩條公路路線設卡對途經車輛以過站押金的形式收取每人120元的費用,若未在限時內通過路段(12公里25分鐘限時通行、38公里60分鐘限時通行),則押金不予退還。內蒙古消協聯合律師團律師、電視臺記者進行調查取證,與當地交通、文旅等部門進行座談,督促該公司立即整改違法行為。2021年10月,該公司在國道和省道路段拆除所設路卡。

中消協表示公路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占用,不得在公路上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消費者發現此類違法行為,應當及時投訴、舉報,以便有效制止和糾正。

關鍵詞: 汽車維修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