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欖“緣定”甘肅隴南 “上天入地”冀育“當家品種”

圖為甘肅隴南產出的油橄欖果。(資料圖) 李臘梅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4日電(艾慶龍)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說,目前,甘肅隴南油橄欖產業面積發展到75.96萬畝,約占全國總面積一半,產量約占全國7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油橄欖生產基地。但在品種方面,缺乏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產量高、含油率高,抗性強的“當家品種”。

油橄欖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產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國家。以油橄欖為原料制成的橄欖油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抗腫瘤等功能,在醫藥、日用、化學、電子食品、紡織等行業具有廣泛用途,素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譽。

2021年2月26日,姜成英在位于蘭州的實驗大棚內查看樹苗生長情況。(資料圖)高展攝

“甘肅引進油橄欖品種雖多達143個,但仍處于簡單引種階段。”姜成英14日向中新網記者分析說,中國西北部亞熱帶地區荒山資源充足,土地有保障,是油橄欖“落戶”隴南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面臨著“西部冬季氣溫低,低溫凍害”等制約因素。這也是與其他種植區域最大不同,簡單引種并不能達到最優結果。因此,培育符合中國氣候、土壤條件的品種,不容置疑。

油橄欖于數十載前從阿爾巴尼亞規模引入,最初在中國15個省份試種,后來僅剩下甘肅、云南、四川3個生產區。半個世紀后,作為“幸運兒”的隴南,生產的產品在“紐約國際橄欖油大賽”上獲得金獎,中國油橄欖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也在當地成立,甚至隴南油橄欖種子還在太空搭載試驗,旨在從“太空種子”中選取更優質的油橄欖種子進行種植,以此擴大油橄欖樹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及質量。

姜成英介紹說,截至2021年底,隴南油橄欖產業面積發展到75.96萬畝,其產品以加盟專賣店的形式現身于多個城市,還實現出口韓國。目前,隴南是中國油橄欖種質資源收集最豐富的地區,也鑒于此,甘肅省林科院油橄欖基地被確定為油橄欖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

姜成英回顧油橄欖取得的成績時,喜憂參半。她說,近年來,官方培育出油橄欖加工企業17家,建成初榨油生產線28條,先后獲得國際國內獎項60多項。但仍需要清醒認識油橄欖“本土化”進程緩慢。

姜成英始終致力于油橄欖“本土化”,在蘭州設立試驗基地,共播種有人工雜交的24個組合約2萬粒種子,用以選育新品種。姜成英認為,油橄欖喜光、耐旱、怕低溫,培育抗性品種和創新栽培模式是擴大種植區域和規模的必經之路。

據悉,油橄欖種質提升的相關內容已被寫入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林業種質資源培育與質量提升》重點專項指南征求意見稿中。同時,為保證油橄欖產業“有質有量”,隴南官方在2022年制定了建設百億油橄欖產業集群的規劃。

姜成英認為,此規劃有利于助推品種研發工作,實現油橄欖產業可持續發展。對此,她建言,國家將其規劃納入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計劃,在標準化生產基地及配套基礎設施、產品精深加工、科技支撐服務體系、品牌及營銷體系、產業經營組織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