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個人信息安全,廣州檢察機關在行動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外出就餐時,掃描二維碼、同意隱私政策協議是否已成為你的習慣性動作?但你是否知道你的身份證號碼可能被收集?你的手機操作日志可能被收集?甚至密碼都有可能被收集?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傳輸變得越來越容易,部分商家違法收集的信息范圍大大超出了法律規定的餐飲行業必要信息收集范圍。

通過辦案數據分析,廣州市荔灣區近三年來發生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上升趨勢明顯,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日益突出,為更好地實現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推動2021年新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有效落實,荔灣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在“3.15”消費者保護日前夕組織開展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專項監督活動”。

經過仔細周密的調查,辦案檢察官發現區內部分餐飲經營者在運行App小程序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集中表現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收集個人敏感信息未獲得消費者單獨授權”等,給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造成了較大的隱患。

由于個人信息保護涉及對象多、領域廣,為促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最大化實現,荔灣區檢察院邀請區委網信辦、區市場監管局就調查發現的問題召開了磋商會。

會上,辦案檢察官詳細介紹了部分餐飲企業在運行APP小程序過程中存在的違法違規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情況,并闡述了行政機關的職能職責、適用的法律依據等,與參會行政機關對落實治理的具體措施進行了充分探討。

經過磋商,各方就加強溝通協調,充分運用法律、行政、技術等手段有效開展綜合治理,筑牢個人信息保護“防火墻”達成了共識。接下來,區市場監督局將牽頭組織相關行政機關對違規商家進行集體約談,要求經營者對調查發現的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進行整改,確保消費者個人信息始終處于受保護狀態。

公益訴訟訴前磋商是落實“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狀態”監督理念的具體司法舉措,有利于凝聚執法司法保護合力,共同推動公益受損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下一步,荔灣區檢察院將依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持續跟進問題整改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行政機關合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

通訊員:荔檢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