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效初顯

本文轉自:上游新聞

27日,重慶市商務委發布消息,近年來,重慶以加快培育建設富有巴渝特色、彰顯中國風范、引領國際時尚、輻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以國際購物、美食、會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和“十大工程”為重點,加強規劃引領、示范帶動、項目支撐、政策保障,各項工作起步良好、成效初顯。

打造多元融合消費場景

近年來,重慶統籌推進“兩江四岸”整體提升、中央商務區提檔升級、寸灘國際新城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消費核心承載區。

推進解放碑——朝天門、觀音橋世界知名商圈建設,國際消費資源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商圈人氣位居全國前列。

發展以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為主的“江岸經濟”“云端經濟”,推出來福士“橫天摩天輪”等“城市之巔”多元化消費地標。

同時打造特色消費新場景,提質巴渝消費影響力,提升磁器口、洪崖洞、彈子石老街等街區,延續街區、老舊廠房的建筑風格和文化脈絡,打造富有山城記憶和巴渝特色的“后街支巷”特色消費場景,相繼建成戴家巷、十八梯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區。深挖巴渝歷史文化、民族民俗,加快改造合川文峰、銅梁安居、酉陽龔灘等特色古鎮,塑造具有巴渝特色的商文旅融合發展消費場景。

集聚全球優質消費供給

重慶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實施消費品牌拓展行動,依托解放碑、觀音橋、江北嘴、楊家坪等重點商圈,發揮消費集聚輻射作用,全年引進品牌首店203家。

拓展進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功能,推動建設解放碑進口商品展銷中心。拓展江北國際機場口岸免稅店功能,完善免稅店布局。2021年,重慶外貿進口額2832.3億元,增長21.7%。

積極打造“渝貨精品”,突出品牌培育,聚焦重慶味道、重慶工藝、重慶制造等重點領域,重慶累計培育中華老字號19個、重慶老字號291個。

著眼于推進實體商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重慶試點建設智慧商圈10個、智慧菜場30個;壯大“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業態,發展網上商場(店)、網上餐廳、云家政、云旅游等業態;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創建和跨境電商創新發展。

2021年,重慶農村網絡零售額317.72億元,增長30.58%;重慶跨境電商實現交易額322.1億元,增長63.3%。

塑造特色服務消費品牌

重慶高質量推進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著力培育“夜味、夜養、夜賞、夜玩、夜購”等“五夜”生活業態。加快“大九街”等夜市街區整合發展,升級洪崖洞、壹華里、鎏嘉碼頭等16個夜間經濟集聚區。提質舉辦不夜重慶生活節,“不夜重慶”美譽度、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打響“美食之都”品牌,重慶培育“川菜渝味”品牌,11家餐飲企業入選全國TOP100,6家火鍋企業進入全國TOP20,打造美食地標11個,累計培育市級美食街區53條、國家美食地標城市9個、綠色飯店56家、鉆級酒家56家、星級農家樂1388家。推動重慶美食走出重慶、走出國門、走向全球。目前,重慶火鍋遍布全國,并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開店。

優化便捷舒適消費環境

重慶市商務委主任章勇武表示,為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下一步,重慶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抓好“五個強化”。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考評機制,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市場主體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強化試點示范,組織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培育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區域消費中心、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和示范商圈、特色街區。三是強化項目帶動,推進中央商務區、寸灘國際新城建設,持續抓好城市商圈、特色街區提檔升級,提升打造夜間經濟示范區,不斷完善城鄉商業體系。四是強化環境提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和消費舒適度。五是強化營銷推廣,加強城市整體營銷,打響“長江三峽”“不夜重慶”等城市名片,宣傳展示重慶消費“新魅力”。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市商務委供圖

關鍵詞: 中心城市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