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雜談】提振消費信心 釋放消費活力

原標題:【經濟雜談】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

蔡文正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促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今年一季度,我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8.5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了既穩又增的目標。

成績來之不易。今年1至2月我省社零總額增長6.8%,3月新一輪疫情對商貿流通企業特別是餐飲業帶來較大沖擊,一季度社零總額實現正增長,成績好于預期,也實屬不易。當前,我省消費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仍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今年促消費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就是疫情影響。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居民出行、物流供應、企業經營、居民收入持續承壓,經濟循環暢通受到一定制約,餐飲、住宿、旅游等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到明顯抑制。我們要高度重視消費基礎性作用,想方設法推動消費增長,逐步提高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市場逐步回暖,社會消費需求逐漸釋放。如何進一步優化消費生態、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仍大有文章可做。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我省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措施,全力促消費、穩增長。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落細有關政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協調、指導和推進商貿流通企業分類有序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要暢通物流運輸,打通市場內循環,設身處地為商貿流通企業著想,落實好商貿流通企業疫情防控補貼、房租減免、社會保險緩繳、融資增信支持、保險服務優化等政策,全力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為市場流通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城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特色步行街等是居民消費的主要場所,是消費經濟內循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我省確定蘭州市張掖路、臨夏州“八坊十三巷”、天水市佳·水岸小鎮為首批省級示范步行街項目建設。各地要進一步緊抓城市消費,推進特色商圈建設,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快推進“一刻鐘生活便民圈”建設,統籌推進餐飲、購物、旅游、娛樂、健身、展覽、會演等多元化發展,打造一批富有商業特色的消費品牌及具有城市地標性的高品質城市商圈,讓“消費經濟”真正活起來。各地要立足特色優勢,積極鼓勵商家迎合消費趨向,聚焦重點商品、打折讓利、節日促銷、夜間消費、商文旅融合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同城配送和實體店促銷結合,推出形式多樣的消費產品,打造消費熱點,吸引群眾參與消費、樂于消費,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