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速訊丨高效執法 無事不擾?山西綜改區“綜合一次查”改革獲贊

本文轉自:太原日報

“以前各部門都是分項檢查,采用‘綜合一次查’方式后,對我們檢查少了,效率也高了。”8月5日,在綜改區現場檢查現場,多家市場經營主體負責人對“綜合一次查”聯合執法檢查模式點贊。

綜改區自去年推行“綜合一次查”改革以來,從完善工作模式、深化梳理應用場景、推進智慧平臺建設、強化檢查實施環節協同等方面入手,有序展開跨部門、跨領域聯合執法檢查,在跑出法治化營商環境加速度的同時,轄區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也不斷提高。


(資料圖片)

進一次門 查多項事

現場查驗資料、詢問了解、拍照留存、明確問題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律師現場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這是日前綜改區聯合檢查組在轄區開展“綜合一次查”的一幕。

“這次‘綜合一次查’,多個部門同時給我們做了一次性‘全項體檢’,后續我們只要按照要求將問題整改到位就可以了。”綜改區一家銀行營業網點的負責人表示,“綜合一次查”省時又省力,給企業帶來很大便利。

依托跨領域綜合執法和協調聯動機制領導小組,綜改區制定“綜合一次查”執法清單和一體化流程圖,將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多支執法力量擰成一股繩。這樣的聯合執法,不僅彌補了過去不少工作的短板,還整合了綜合執法局、應急管理部、建設與公用事業管理部、人力資源部、市場監管局、土地管理局、生態環境分局、消防辦等力量,推動“多個部門執法”轉向治理“一張網”,進一步實現了執法力量的整合和扁平化管理。

數字賦能 高效執法

“‘施工作業圍擋符合要求,工地衛生環境較好,但維權公示牌未懸掛于醒目位置。”在聯合檢查組檢查的同時,兩名執法人員同時使用執法記錄儀對執法全過程進行掃描式記錄,并上傳到智慧綜合執法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模式,‘綜合一次查’檢查情況可直接生成一條數據,既能全程留痕,也可隨時查看,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過程留痕、責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鏈條,構建起事中事后信息化監管模式。”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在試點工作推進過程中,綜改區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不斷提升“綜合一次查”效能,按照“綜合一次查”監管對象全覆蓋的要求,將全區范圍內登記的近4.7萬家市場主體,全部導入監管平臺,建立了抽查事項清單、監管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即“一單兩庫”)。目前該平臺共錄入監管對象近4.7萬家,執法人員217人,檢查事項144項大類。

打破限制 無事不擾

“‘綜合一次查’不僅在時空上打破了各部門限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速度也更快。”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部門執法檢查人員都在場,也破解了以往執法檢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推諉現象。

在聯合執法檢查中,對發現的違法行為,綜改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下一步的調查與處理,依法作出是否予以處罰、移送其他行政機關、移送司法機關等決定,并將處理結果和公示意見在檢查結束或作出決定7日內反饋被檢查單位。同時,通過建立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將檢查結果納入被檢查對象的社會信用記錄,依法實施相關失信懲戒措施,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增強聯合執法威懾力和公信力,真正做到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