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資訊】九零后“女豬倌”的創業夢

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

6月26日凌晨2點左右,一路顛簸之后,楊光珍從浙江杭州回到麻江縣大山里的農業基地。這是她第一次到杭州考察市場。“公司走上正軌之后,我們打算繼續拓展業務,最近公司事物繁忙,需要盡快趕回來。”楊光珍對記者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96年出生在麻江縣大山深處的苗族姑娘楊光珍,由于小時候曾目睹爺爺飽受病痛折磨,她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2015年,楊光珍考入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臨床護理專業,一只腳踏入了理想的大門。

2018年夏天,如果一切順利,從學校畢業的楊光珍將會在某個醫院找到一份臨床護理的工作,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在尋求創業就業出路的過程中,她幾經思索,最終選擇了返鄉創業,選擇當一名“豬倌”。

楊光珍背起行囊,走進麻江縣深山里的拓雅山莊。在拓雅山莊總經理秦華的支持下,2019年初,楊光珍和其他小伙伴在麻江縣谷硐鎮黃泥村租了100畝土地,修建了三珍月子農場,同年7月創建了貴州三珍牧業有限公司。

養豬看著雖然簡單,但想養好卻是一門技術活。楊光珍和大家一起每天吃住在村里,白天搬運建筑材料修建豬舍,晚上學習養殖知識。有時候,大家還要赴外學習技術和考察市場。“我們想把麻江縣當地的黑毛豬品牌做起來,這種豬肉雖然好吃但賣相不是很好。于是我們通過技術改良,目前能繁母豬數量達到了50頭。”楊光珍說。

經營過程中,楊光珍還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積極開拓市場。2019年8月11日,她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第一條視頻,截至目前,已上傳462條視頻。楊光珍表示,拍攝這些視頻既能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又可以間接宣傳產品,已有不少商家慕名而來。

如今,該公司的綠色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已初具規模,公司全職員工有18人,飼養豬達1000余頭,主要銷往佛山、廣州、深圳、貴陽等地。其中,賣到廣東省的每月有100頭左右。“現在養殖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我們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場,放養黑毛豬的零售價在每斤80余元。在基地里,我們把種植的牧草和野生苧麻加工成飼料,高溫發酵之后喂養豬和雞,產生的糞便則用來種植果蔬和牧草,最終形成了一個生態循環系統。”楊光珍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楊光珍團隊除了最初的谷硐鎮黃泥村基地外,還陸續在麻江縣賢昌鎮和壩芒鄉各新建了1個基地,3個基地總面積達400畝左右。貴州“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后,貴州三珍牧業有限公司成為了黃泥村的定點幫扶企業。

截至目前,公司已帶動周邊農戶40余人長期從事牧草收割、生豬宰殺、包裝轉運等工作,以及達到2000人次/年的臨時用工,附近村民就業機會得到了拓寬。

經過4年發展,大家的付出有了回報,公司從今年開始盈利,楊光珍的創業故事,也進入今年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五屆“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就業創業人物事跡名單。

對于下一步發展,楊光珍充滿信心地說,將著力開展豬肉產品的深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努力把公司打造成集康養、農旅、研學、體驗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示范基地。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