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巴文化“神秘面紗” 羅家壩遺址巴文化專題線上講座舉行


(資料圖)

四川經濟網達州訊(袁智勇 鈕珊珊 記者 王曉英 趙權軍 )近日,主題為“圖畫天地”的《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的紋樣與符號》線上專題講座舉行,吸引了北京大學師生以及達州當地文物考古類專家學者百余人參加。通過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激發了更多學者專家以及考古學愛好者涉獵巴文化研究領域。

此次專題講座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和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發起,并邀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長陳衛東研究員作為主講人,在線上與北大師生和達州的學者專家分享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的紋樣與符號的研究成果。

本次講座分四部分,包括巴文化及其構建、羅家壩遺址概況、羅家壩出土青銅器的紋樣、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符號。陳衛東的專題講座分別從巴文化的概念、巴文化的地域范圍、歷史文獻和考古學等對巴文化的構建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展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開了巴文化的“神秘面紗”,詳實闡釋了羅家壩遺址在全國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羅家壩遺址,位于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總面積140多萬平方米。該遺址是四川省20世紀末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先秦巴文化遺址。羅家壩遺址自1987年發現至今,先后清理出東周墓葬250余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陳衛東說,該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中心遺址之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點。

據了解,羅家壩遺址和成都金沙遺址、古蜀船棺葬遺址,并稱為“繼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第三顆璀璨明珠”。2017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新建羅家壩遺址博物館。今年4月,羅家壩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這座中國首個巴文化專題博物館,展出羅家壩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各類精美文物500余件,是全國研究巴文化的地標性場地。

近年來,陳衛東通過對該遺址出土文物的紋樣詳實的考古和歷史資料的研究,分析出羅家壩出土青銅器及其紋樣符號的特點。他認為,目前出土青銅器的紋樣和符號與青銅器的文化因素相符,既有在巴蜀文化器物上鑄刻其傳統紋樣或符號的特征,又保留有其他青銅文化的紋樣。

“此次線上專題講座講得非常透徹,讓聽眾能對神秘的巴文化有個初步認識,同時也激發更多專家和學者從事巴文化的研究。”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專家陳楊猛介紹,接下來達州將組織更多類似線上或線下專題研究活動,讓更多巴文化的研究者或考古愛好者了解巴文化,共同探究巴文化的文化奧義。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