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專精特新周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1.2萬家

投資要點:


(資料圖)

環保觀點:垃圾焚燒綠色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發布

1)截止2022 年底,我國共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930 家,焚燒處理能力104.53 萬噸/日,建設焚燒爐2046 臺,累計發電裝機規模23026.67MW。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產業政策有效推動了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迅速發展。2018-2022 年,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數量增長1.74 倍,焚燒處理能力增長1.36 倍,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51 倍。

2)行業布局總體呈現由東部向西部遞減趨勢。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廣東省和江蘇省的企業數量均超過60 家,合計約占全國總企業數量的48%,總處理能力約占全國的52%,發電裝機規模約占全國的51%。3)生活垃圾焚燒爐的單臺處理能力以300t/d 以上為主,爐型以爐排爐最多。4)我們認為,垃圾焚燒產業日趨成熟,建議關注現金流好,擁有第二增長曲線的公司:偉明環保、瀚藍環境等。

專精特新觀點:第五批 3671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出爐,前五批累積1.27 萬家

2018 年以后,我國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力圖實現產業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目標。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聚焦工業“四基”領域或制造強國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截至2023 年7 月已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668 家,其中A 股上市公司超900 家(上市公司本身為專精特新企業)。各省市陸續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實現精細化、高質量發展。考慮政策支持力度及需求迫切性,建議關注兩條投資主線:

1)國產替代:部分制造業“卡脖子”領域存在進口依賴度較高等問題。

貿易摩擦背景下,核心零部件等國產替代需求愈發強烈。《中國制造2025》提出,到2025 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政策鼓勵下,我們認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替代產品研發進程有望加速,帶動相關企業快速成長。2)“碳中和”:30/60 目標確定,我們預期“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裝機規模、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帶動全產業鏈部件及設備需求快速增長。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環保行業部分細分賽道中短期需求提高,行業整體估值低于近一年均值;“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需求緊迫,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行業內企業快速發展,基于此我們維持環保&專精特新行業“推薦”評級。

本周建議關注:譜尼測試(買入)、仕凈科技(買入)。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上市公司訂單增速不及預期;稅收優惠制度變化;并購進度不及預期;疫情反復影響;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