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寧波將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 共計放各類海淡水苗種8億多尾

昨天是第八個全國“放魚日”。我市在象山黃避岙鄉海監執法基地舉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20萬只青蟹苗、2萬尾銀鯧魚苗以及450多萬尾岱衢族大黃魚魚苗放流東海。

當天,象山、奉化同步在檀頭山、漁山和象山港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其他區(縣、市)在甬江、姚江、內河等水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放流活動。本次活動全市共放流岱衢族大黃魚、銀鯧、日本對蝦、泥蚶以及淡水夏花(鰱、鳙、草)等苗種共計5500多萬尾(粒)。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計劃,我市還將在各地繼續開展多頻次的增殖放流活動,并發動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等共同參與增殖放流工作。

據了解,今年寧波市本級將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預計放流岱衢族大黃魚、黃姑魚、小黃魚、曼氏無針烏賊等魚、蝦、貝等13個海水品種,以及6個淡水品種和1個珍稀瀕危物種,共計放流8億多尾(粒)。

作為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長期以來增殖放流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1965年,余姚四明湖水庫開始養魚,并首次在水庫放流鰻魚,開啟了我市增殖放流的序幕。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2005年間,我市在象山港海域開展了以中國對蝦為主的放流,同時放流大黃魚、黑鯛、泥蚶等品種。從2005年起,逐步增加了黃姑魚、日本囊對蝦、梭魚、曼氏無針烏賊、三疣梭子蟹、條石鯛等品種,放流數量也逐年遞增。

近三年來,我市各級財政共投入增殖放流資金4500多萬元,在南韭山、象山港、姚江等水域,累計放流各類海淡水苗種30多億尾(粒),為修復東海近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水生生物的多樣性,提高漁業資源生態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推動海洋漁業產業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余建文 孫吉晶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