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有一種溫暖的力量叫“志愿紅”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孫珩力通訊員王丹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志愿服務是文明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崇信縣不斷拓寬志愿服務領域,找準服務載體,豐富服務內容,進一步壯大志愿者隊伍,用一個個暖心暖情的志愿服務項目,助力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193個志愿服務團體把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資料圖)

“謝謝你們幫我照看家里老人,太感謝了……”近日,崇信縣金宇花園小區居民張海龍專程來到濱河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特地來感謝社區志愿者。前段時間,張海龍的高齡父親一人留守在家,無人照看,濱河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摸排情況后,便立即派出2名志愿者前往照顧老人。

“父親年齡大了行動不便,志愿者一天跑幾趟為他服務?!睆埡}埜屑さ卣f。

據介紹,濱河路社區常住人口2698戶8650人。自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掛牌成立后,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網格員和社區干部為主,聯合物業、居委會組建了4支志愿服務隊,把志愿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濱河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有162名志愿者,理論宣講志愿者35人,巾幗芳華志愿者35人,社區治理志愿者45人,環境保護志愿者47人,除社區日常工作之外,關愛獨居老人、失能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人群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睘I河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趙翊君介紹,居民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務就跟進在哪里。截至目前,該社區共開展大型志愿服務50余次。

據了解,目前崇信縣注冊志愿者人數1.1萬人,為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了人力保障。堅持以志愿服務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組建了理論政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康體育、聯保聯調、機關黨員等“1+21+N”的志愿服務矩陣,在志愿服務站點配備專(兼)職志愿服務人員2-3名,全縣所有村(社區)實踐站全覆蓋配備文明實踐員83人,文明實踐實現編隊活力起航。

80余個服務項目提高志愿服務精準度

在黃寨鎮北溝村的農家書屋,寬敞明亮的教室內,各類書籍應有盡有,墻上的“作品展”貼著孩子們稚嫩的繪畫作品,記錄他們的成長點滴。9月28日上午,20余名兒童正在村支書黃軍林的帶領下畫畫、做作業、玩游戲,其樂融融。

“我們村留守兒童比較多,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每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黃軍林說。

像這樣的農家書屋,崇信縣共有84個,惠及城鄉留守兒童300余名。

據介紹,共青團崇信縣委實施“城鄉留守兒童陪伴計劃”志愿服務項目,聚焦城鄉留守兒童成長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緊貼留守兒童需求,設計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興趣培養、知識拓展、作業輔導等志愿服務項目,對留守兒童的權益、安全、身心等進行監護,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緩解外出勞務人員的后顧之憂。

像這樣的項目化、專業化、規范化志愿服務項目,崇信縣共培育打造了80余個。針對困境兒童、困難家庭青少年等群體,推出了青春志愿“芮鞫春暉”“暖冬行動”“青暖衣冬”系列主題志愿服務項目;社區結合基層治理推出“睦鄰話溫暖”“有事說一聲”志愿服務項目,為留守、殘疾、孤寡老人零距離服務;針對基層群眾對文化文藝的需求,推出“大家唱”“大地歡歌”等惠民文藝演出志愿服務項目……

在培育打造志愿服務精品項目的基礎上,崇信縣持續優化升級志愿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志愿服務的精準度,著力解決群眾所急、所需、所盼。

積分兌換讓愛心“雙向循環”

月底是西街社區每月一次的互換服務兌現積分時間。為讓社區更多居民兌換到禮品,社區黨支部書記保佳琪正和社區干部商討著6月份的積分兌換方案。

“愛護小區環境衛生、制止不文明行為、幫助老人小孩、積極參加社區文化活動、參與社區管理……都可以積分,一天積分沒有上限?!北<宴鹘榻B,自2020年積分超市建成至今,西街社區堅持開展積分兌換活動,讓愛心由“單向流動”變為“雙向循環”,讓“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我累計積分有100多分,上次兌換了紙巾、雨傘、洗衣液。現在我不僅自己積極參加活動,還把身邊的人都叫上參加志愿服務。”上個月積分較高的居民魏莉高興地告訴記者。

“用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是一種嘉許激勵行為,一方面可以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另一方面促進志愿服務長期有效發展?!北<宴鞅硎?。

一抹抹“志愿紅”活躍在各類志愿服務中,成為城市文明建設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城市增添了暖人的溫度,提升了城市文明新形象,帶動和影響市民把創文變成自覺行動、把文明養成自發習慣。今年以來,該縣志愿服務已累計達13.7萬余人(次)。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