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守護了34年的山林難舍難分

【環保人物】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昭蘇縣洪納海鎮賽肯圖別克林區內的春秋草場吾哈爾哈森山坡,特克斯河穿越而過。在這片枝繁葉茂的森林里,有些彎曲的小路是阿地肯·木卡一步步走出來的。

每天一大早,阿地肯在蜿蜒崎嶇的山林里走一會兒,汗水就打濕了衣服。頭戴哈薩克族塔克亞(一種繡花小帽)、一身護林服、一輛摩托車、半個馕、一瓶水、一個望遠鏡就是他巡山的全部裝備,他每天要走六七個小時,巡護20公里長的山林。

今年60歲的阿地肯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林業和草原局的一名護林員,1989年被聘到昭蘇縣洪納海鎮賽肯圖別克林區工作,管護8000多畝公益林。

每次巡護,不能騎馬騎摩托時,阿地肯就步行,餓了就吃口馕,渴了喝口隨身帶的水,困了就在樹林里打個盹。在那么多孤寂的長夜里,他都是靠聽收音機撐過來的,慢慢地,他習慣了這里的寂靜。

“我對這里有感情,偶爾回趟家拿物資,哪怕待半天,我都著急回來。”阿地肯說,他離開了樹就感覺少了個伙伴,“你愛護它,它也會愛護你。”

阿地肯管護的林區以松樹、柏樹、白樺為主,日常不僅要在林區內巡山,還要保護區域內的野生動植物不受侵害。每年11月,林區被大雪封路,他就回到單位,來年3月底,再進入山里繼續護林。阿地肯護林已有34年,日子漫長且單調,但這份堅持足以讓他引以為傲。

昭蘇縣共有24萬畝公益林和濕地,有27名護林員。賽肯圖別克林區屬高山林區,海拔2200米左右,每年到訪的大量游客也給這里帶來森林火災隱患。每年進入旅游旺季,阿地肯晚上睡覺都不踏實,生怕林子著火。

管護區內山高林密,人跡罕至,每一次穿行都像一場未知的探險。阿地肯說,有好幾次在巡山過程中發現有野豬在啃食樹木,他便小心翼翼地在崎嶇的山林里尋找、驅趕。有一次巡山途中,他突然聽到野豬叫聲,立馬停住腳步,隨即驅趕野豬。可沒想到,野豬非但沒有離開,還向他發起了攻擊。他意識到危險,徑直爬到最近的一棵樹上才躲過一劫。

阿地肯在前面帶路,他邊走邊向記者介紹林區里的樹種和野果子。他對這些樹如數家珍,時間長了,哪里少了一棵樹苗,他都能一眼看出來。“我就是喜歡在山里轉,一天不轉,渾身難受。”他說。

阿地肯回憶,1989年剛到賽肯圖別克林區時,灌木稀疏,生長著荊棘、沙棘等,每年夏季牧民會來林區放牧,有些小樹苗就會被牛馬啃食。做了護林員后,他帶上宣傳材料,深入牧區挨家挨戶宣傳,耐心地給牧民講防火知識和保護林草的重要性。“經過宣傳,牧民們的牲畜就很少來這里了,樹木一年比一年多,有些當年碗口粗的樹,如今都長成了大樹。”他自豪地說。

每年護林防火的關鍵期,阿地肯都是在大山里度過的。二女兒拉扎提·阿地肯說,從她上小學開始,父親大都不在家,家里很多事都是鄰居幫忙。

阿地肯有時也很矛盾,家人希望他能好好歇歇,孩子想得到他的陪伴,而無論從身體還是心里,他都對奉獻了半輩子的山林難舍難分。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