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走中國西北角】民勤電商領頭人張鵬:情系故鄉帶火民勤特產

民勤,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包圍之下的一片綠洲,盛產的香甜味美的民勤密瓜、爽甜多汁的人參果等沙地專屬特產,是“甘味”品牌家族的重要成員。

張鵬,一個曾經出走民勤的大學生,而今歸來故鄉,電商創業,帶火了家鄉特產,讓“民勤特產”走進千家萬戶。

民勤縣電商產業園大門邢譯丹/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幾十袋紅棗開啟家鄉創業路

緣于一個大膽的返鄉創業決定和幾十袋紅棗的銷售甜頭,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的張鵬在做了幾年工程工作后,轉身成為民勤特產銷售的電商產業領頭人。

七年前,張鵬辭去建筑工地上的項目管理工作,決心返回家鄉民勤進行創業。

那一年,民勤紅棗滯銷。張鵬家后院也堆了幾十袋紅棗,無處銷售,準備拿來喂羊。一顆顆飽滿的大棗,飽含著父母一年的辛勤汗水,眼下卻不得不被丟棄。

張鵬決定為父母、為家鄉做點什么。他用在武漢打工攢下的積蓄,在縣城租了一個20平米的小倉庫,存儲從各個村鎮收集上來的紅棗,準備線上線下同時售賣。一袋又一袋,張鵬一個人把紅棗堆滿了倉庫。這段創業經歷,讓他至今記憶深刻。

開始的時候,張鵬主要在朋友圈進行線上銷售嘗試。有十幾個老同學購買品嘗后,對于味美價廉的紅棗反饋一致不錯。

受此鼓舞,張鵬立即著手,進軍電商領域。陸續開了網店、微博、公眾號,短視頻賬號。截至目前,張鵬已經擁有多個電商銷售平臺,建立起網店和視頻直播銷售的媒體營銷矩陣。

談及當初的返鄉創業決定,張鵬回憶說:“村里人指指點點,說我一個大學生,上完學,竟然回到村里面,啥都不干了。當時感覺非常的沮喪和傷心。”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張鵬沒有選擇妥協,毅然邁出家鄉創業的第一步,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讓民勤特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

打造電商產業團隊創造新動

張鵬的辦公室位于民勤縣電商產業園內,大大小小的貨架上放置了各式各樣的民勤特產樣品,一整墻榮譽證書格外引人注目。

張鵬在接受采訪邢譯丹/攝

張鵬自豪地介紹起這些獎勵,拿起一張“優秀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這個銷售比賽只有前三名有獎金,我們是第十名。但這是省上的獎勵,所以即使只是優秀獎,對我來講也是一份厚重的鼓勵?!?/p>

一份份榮譽離不開能干的領導者和優秀的團隊成員。初涉電商領域的成功,讓張鵬認識到光靠單打獨斗是沒有辦法突破銷售瓶頸的。為此,他組建了自己的民勤特產銷售團隊,共包含四位賬號運營、銷售管理人員和一位負責直播出鏡的主播。

除此之外,張鵬在民勤的每個村鎮安排了“聯絡員”,規定好農作物價格、品質和采摘成熟度。“聯絡員”負責村里的貨物收存轉運,統一產品管理。根據電商后臺銷售記錄,倉庫工作人員負責打包郵寄。

目前,作為團隊老板,他對照著企業家的標準,毫無保留地向員工傳授現代營銷策略。

張鵬笑著說:“我對于手下的人特別嚴格。希望在我這里干過的人,以后走出去,都能成為大老板,上升到更高的平臺。”張鵬說,一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回報社會的途徑,“只有認識到這一層,人才能有更高的發展”。

如今,張鵬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帶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張鵬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他希望社會關注民勤。通過“互聯網+”將民勤品牌傳播出去,讓家鄉人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帶火家鄉特產交出閃亮成績單

張鵬說,自己的公司一直在走上坡路,雖然走得比較緩慢,但始終在前進的路上,并且會時不時地刷爆電商銷售朋友圈。2022年6月,張鵬發布了一則沙瓤西紅柿的展示視頻,一覺醒來,該款西紅柿產品訂單暴漲到2000多單。

張鵬說:“電商銷售每時每刻都可能有新的變化,一則爆火的短視頻會迅速拉升銷售額,讓人又驚又喜?!边@也讓他更加關注短視頻帶貨,探索電商銷售的新形式,讓“養在深閨”的沙漠特產走向全國。

“我是民勤縣的娃娃,就算是賠錢,我也要讓全國人知道的家鄉產品?!?/p>

張鵬展示民勤蜜瓜受訪者本人提供

民勤地處沙漠地帶,沒有工業污染,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因此農作物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符合現代人消費的健康理念。

基于電商平臺和直播銷售,張鵬團隊一年一個臺階,在家鄉優質農產品銷售上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2020年線上銷售額達到了500萬元,2021完成了800多萬元,2022年已突破千萬。民勤農作物種植大棚數量也從三年前的500個,猛增到現在的5000多個。

張鵬初步實現了創業初期的小目標,兌現了回報家鄉的初心。民勤人民也在電商市場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沙漠綠洲產品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提到自己現階段面臨的挑戰,張鵬依舊謹慎,但又充滿動力和憧憬。

“每年春節,是大家最放松最開心的時候。但對于我來說,卻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新的一年意味著要有新的規劃和目標,能不能超越前一年的成績,又該如何調整銷售策略,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p>

作為民勤電商領頭人,張鵬特別提到,年輕人打拼最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干一份職業就要踏踏實實地從中學習經驗和知識,將人生夢想與實干擔當結合起來,為家鄉發展和社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邢譯丹、張森澤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級本科生、2020級本科生;指導老師周兆瑜、譚澤明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