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渠引水潤桑梓 穩糧增收見效益——臨洮縣洮河灌區發展紀實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云祥

依靠洮河水源,臨洮縣建成了大型水利工程洮河灌區,為當地保證糧食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和生態改善等方面發揮效益。

站在綠油油的馬鈴薯地里,65歲的臨洮縣太石鎮站溝村村民楊成彪感慨萬千。“洮惠渠帶給我們村的好處太多了,記得小時候村里的梯田里澆不上水,旱地里的莊稼枯萎干癟,糧食畝產非常低,當時家里每年的口糧不夠吃。”楊成彪說,這些年來,洮惠渠供水量較為充足,今年家里種了7畝洋芋、1畝麥子和1畝洋蔥。


(資料圖片)

早在20世紀30年代,我省依托洮河水資源,先后在臨洮縣建成了洮惠渠、紅星渠、新民渠等9個灌溉片區,共有17條干渠,全長274.298千米。洮河灌區設計總灌溉面積為33.58萬畝,主要承擔著農田灌溉、生態用水、城市建設和工業用水功能,使臨洮縣12個鄉鎮130個村的7.5萬農戶有了穩定水源。

古老的洮惠渠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云祥攝

“洮河灌區是甘肅省24個大型灌區之一,也是隴中唯一的大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30.55萬畝。”臨洮縣洮河灌區服務中心副主任潘俊國說,灌區在保證糧食生產、農民增收、生態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效益。

據站溝村支部書記龔斌介紹,每年灌溉高峰期,洮惠渠都有斷流現象,村里的馬鈴薯每年要進行6次灌溉,才能保證生長用水。正在改建的清水溝大型吊管(供水)工程即將完工,建成后將為全村農業灌溉提供穩定水源。

記者了解到,臨洮縣開展了洮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目前正在建設洮惠渠大碧河渡槽和清水溝吊管改建工程。“洮惠渠全長78公里,從臨洮縣城南15公里的姬家河引水,到臨洮縣中鋪鎮井坪村,設計灌溉面積15.3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為15.05萬畝。”潘俊國說,洮惠渠大碧河渡槽和清水溝吊管改建工程建成后,將徹底解決洮惠渠灌溉“卡脖子”問題。目前清水溝吊管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計劃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臨洮縣洮河灌區大碧河渡槽改建工程。王云祥攝

在臨洮縣大碧河渡槽建設項目工地,工人正緊急施工。“臨洮縣洮河灌區大碧河渡槽改建工程項目投資1600多萬元,改造大碧河渡槽進口明渠61.65米,改造出口明渠43.72米,新建渡槽長444米。工程于2022年8月開工,爭取在國慶節前完成主體工程。”臨洮縣洮河灌區大碧河渡槽改建工程項目負責人張斌說。

洮河灌區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如今變成了現實。“自來水早就引到村民家里,洮河水改變了鄉親們的生活,莊稼也喝上了洮河水,土地真正發揮了最大效益。”龔斌說,站溝村有村民630戶、2889人,全村灌溉面積達到6400多畝,其中種植馬鈴薯4500畝,畝產能達到8000多斤。

“作為臨洮縣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堅強水利支撐,洮河灌區在保證糧食生產、農民增收、生態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效益。”潘俊國說,灌區以全縣18%的耕地,生產了占全縣25%的糧食和90%的蔬菜。

隨著臨洮縣洮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的順利推進,洮河灌區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灌區管理硬件基礎得到了提升,智慧灌區建設正在穩步發展。

“我們正在創建節水、生態、高效、智慧、創新型的現代化灌區,這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洮提供了堅強的水利支撐和灌溉服務保障。”潘俊國說,灌區為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臨洮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