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五議共治”破解民生難題 構建治理新格局 全球實時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宋芳科

全省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示范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區堅持群眾需求導向,通過搭平臺、建機制、塑流程、優治理,著力打造“小巖議事廳”協商議事工作品牌,探索推行“小巖議事廳”五步工作法,建立優化“五議共治”協商議事機制,解決了許多居民反映強烈的難點、熱點問題,為先行先試社區善治的現代化基層治理探索新途徑。


(相關資料圖)

老舊小區改造大家議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展以來,居民針對物業管理環境和小區居住環境的需求不斷增多,舊改引發的居民與物業服務企業、居民與業委會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激化,位于張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區的市政府家屬院就面臨這樣的改造困境。

“樓體的斜面設計,導致我們施工吊籃無法落地,所以屋面防水、保溫都沒有辦法施工……”

“不能因為你們設計問題和施工問題影響我們小區的改造!現在已經停工一個月了……”

“小區里許多居民私搭亂建,居民不同意拆除的話,不滿足改造施工條件,所以沒辦法開工……”

面對施工方、居民的爭執和老舊小區改造停工的難點,山字石社區立即對接施工單位、建設單位、樓院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居民代表,通過“小巖議事廳”協商議事平臺,共同在小區內召開協商議事會,通過先后4次協商共議,2次實地現場查看,1次小區內現場辦公等多個環節,最終確定了由專家評審、建設單位評估,設計單位重新規劃施工的最終方案,重啟老舊小區改造,并更換樓頂作業的外墻保溫施工方案,讓居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也讓老舊小區重新換發活力。

個性化鄰里矛盾入戶議

“樓上也是20多年的老鄰居了……一直往樓下倒污水,我們溝通過,但是每次去太影響鄰居感情。”70歲的陸叔叔無奈地說。

“家里老人患有阿茲海默癥,照顧生活起居難度特別大,我們做子女的有時候也確實沒辦法……”劉阿姨的女兒說。

和劉阿姨做了20年老鄰居的陸叔叔,無奈找到社區,樓上劉阿姨最近因為患病時常往樓下拋撒垃圾、污水,讓住在樓下的他苦不堪言,不想傷害鄰里感情,但又多次溝通無果,只好請社區“老班長”出馬,“老班長”和民警、社區樓院長一起敲開了7樓劉阿姨家的門,經過詢問了解,確定拋灑垃圾的行為屬實,社區民警從法律層面向劉阿姨的監護人和保姆講明的高空拋物的嚴重危害和法律條款,“老班長”張哥也向劉阿姨一家講述了陸叔叔的煩惱,通過分別對兩家人的交談,把雙方約在一起進行協商,最后劉阿姨家承諾為陸叔叔請家政進行陽臺、窗戶的清洗,陸叔叔也表示理解,通過個性化的簡單協商,最終化解了這場老鄰居間的“新矛盾”。

環境衛生難點現場議

去年4月,位于山字石街的會館巷小區后院圍墻發生嚴重傾斜,根基裂痕明顯,對過路行人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社區收到投訴后立即對接小區產權單位甘肅省糧貿公司,因為單位對施工許可的辦理存在困難,社區發揮“社工委”資源優勢,立即對接張掖路街道執法隊和區住建局,三家單位到施工現場進行查看,并在危墻現場召開協商議事會,就拆除許可和施工許可,現場進行了答復,在兩家部門的配合下甘肅省糧貿公司利用2周時間,快速完成了危墻的拆除重建。

針對危墻拆除此類的環境衛生問題,社區召集涉及相關方和資源對應“社工委”委員共同開展現場辦公,以現場會形式就地協商利用最快的速度整改恢復。

“五議共治”破解治理難題

山字石社區“小巖議事廳”協商議事平臺搭建以來,結合社區化共治的具體措施,由社區黨委牽頭建立優化“五議共治”協商議事機制,重點圍繞城建設施、環境衛生、鄰里矛盾、公共服務、安全健康等五大類社區事務開展協商議事。

即:鄰里矛盾簡化議。依托“老班長”警民志愿服務隊,專門針對鄰里矛盾,通過矛盾調解六步工作法,逐一上門入戶勸說化解。

環境衛生現場議。社區召集涉及部門和部分“社工委”委員共同開展現場辦公,就地協商就地解決。

公共服務常態議。由社區牽頭,組織“社工委”的各行業委員和代表常態化協商共議轄區內的各類服務型活動和服務事項,擬定活動開展的計劃、方案和監督服務性事項的開展。

安全健康馬上議。充分發揮社區愛衛會和社區公衛委作用,對轄區內突發的安全事故和公共衛生事件,由社區“兩委”“社工委”常設委員第一時間會商研究處置方案并及時上報各主管部門。

城建設施大家議。通過“線上征集+線下協商”的方式,聚焦聚力上下水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供暖供水等問題開展協商議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