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焦點!【小康路上看老鄉】隴南宕昌:生態搬遷搬出幸福新生活

本網記者程健通訊員許成兒唐寧


(資料圖片)

“居者有其屋”,這是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最根本的訴求和渴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

道路平坦、環境整潔、設施齊全……初冬時節,暖陽照耀下的隴南市宕昌縣南陽鎮楊集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一幢幢整齊、嶄新的生態宜居房坐落有序,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一派新農村新氣象。

掛窗簾,搬家具,住新房。這兩天,南陽鎮王能干村村民尹海燕一家正忙碌地穿梭在樓道中,將新購置的家具搬進新家,幾十斤的重物扛起就走,一口氣便上了三樓。用她的話說,日子好了,給自己家里搬東西,渾身上下都是勁,一點都不覺得累。

“上樓去家里坐坐,房子基本收拾好了,等這兩天家具搬完就可以住進去了。”只要是路過尹海燕家門口的人她都熱情地招呼進去,看看自家的新房子。休息間隙又和其他一起搬家的鄉親們聊天,談起新居她總有說不完的話。

說起之前的生活環境,尹海燕感慨良多:“以前我住在山上,是地質災害區。現在搬到了新家,用上了自來水,鎮上也給我們提供爐子、煤、液化氣灶等取暖和生活設施,購物出行、孩子上學都十分方便,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生活真的特別好。”

窗明幾凈的樓房、通達便利的交通、完善齊全的基礎設施讓尹海燕滿心歡喜。從建新房到搬遷入住,23萬多元的新樓房,尹海燕只花了3萬多。

“這次搬遷到鎮上,住上新樓房,縣上補助了10萬元,還有10萬元貼息貸款,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好事情,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有信心把日子過好。”尹海燕說。

生態,為發展之基,安居,為民生之要。自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啟動以來,南陽鎮搶抓政策機遇,加強組織領導,科學有序推進,在群眾發動、對象認定、選址規劃、資金籌措、政策落實、設施配套、產業幫扶、工作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圍繞“六大類”區域,經過四輪核查和動態調整,最終確定全鎮符合條件搬遷群眾525戶1581人,做到了不漏一戶、應搬盡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事關群眾的民生工程,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效之策。

“目前,南陽鎮楊集村搬遷點整體形象進度已達到90%以上,安置點房屋全部完成封頂,預計今年底,將全面完成2022年210戶768人的搬遷任務。”南陽鎮鎮長馬曉斌說,“同時,我們已著手開展2023年度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為全面完成搬遷工作夯實基礎。”

搬遷是手段,致富是目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馬曉斌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建立樹莓綜合產業園、持續完善學校和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搬遷群眾發展小規模經營販賣等方式,多渠道、多舉措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著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宜居社區,盡最大努力滿足搬遷群眾對美好家園的向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