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播:用水不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保障規劃來了

11月23日,記者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評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現狀和水安全保障形勢的基礎上,謀劃了“雙圈、兩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


(相關資料圖)

“雙圈、兩翼、四屏、多廊”

“獨特的水情和長期累積的人類開發活動,使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問題較為復雜,水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亟需解決好水問題、防控好水風險、保障好水安全。

“雙圈、兩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圖片來自《規劃》)

在此背景下,《規劃》針對不同區域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構建“雙圈、兩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總體空間布局。

其中,“雙圈”為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兩翼”分別為北翼(即川東北、渝東北)、南翼(雅安、樂山等地區),“四屏”指以盆周的岷山—邛崍山—涼山、米倉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婁山等四片為重要生態屏障,“多廊”則是以長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等為廊道。

通過《規劃》的實施,到2035年,“多源互補、引排得當”的成渝水網體系將基本建成,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高效綠色、安全可控、協同融合、智慧現代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

《規劃》還明確了范圍:包括重慶市的27個區(縣)以及開州、云陽的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

形成川渝一體化洪水蓄泄格局

為進一步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系統性明確了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加快區域水網重大工程建設、加強保護與修復、加強數字融合、深化創新協同五大重點任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據。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資源配置布局。(圖片來自《規劃》)

在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方面,《規劃》指出,兩地將根據長江流域綜合規劃、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等要求,針對長江上游水情、工情新變化和新問題,統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外、上下游、干支流洪澇關系,堅持“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防洪治理方針。

具體來說,將以重慶中心城區、合川區,四川樂山市、瀘州市、宜賓市、成都市金堂縣、達州市渠縣等江河交匯城市為關鍵防護對象,優化洪水出路,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防洪控制性水庫,因地制宜實施分洪工程,整體性推進長江干流綜合整治和支流防洪體系建設,形成川渝一體化洪水蓄泄格局,到2035年,建立有效的流域防洪體系。

成都都市圈形成水資源配置新格局

《規劃》還明確提出,要加快區域水網重大工程建設,保障供水安全。同時指出,要在成渝地區推動形成豐枯互濟、多源互補、安全高效的供水網絡,增強水資源調配能力和戰略水源儲備能力。

保障供水安全,優化水資源配置是重要內容之一。

在成都都市圈,《規劃》提出,要堅持開源和節流并舉,以岷江、沱江天然水系為基礎,以都江堰、玉溪河人工渠系為補充,以紫坪鋪等水源調控工程為結點,加強本地水源與外調水源互聯互通,打通大渡河與岷江間跨流域水資源配置通道,提升區域江河渠系水網動力,依托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加快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一體化布局,形成西水東引、多源互補的水資源配置格局,為建設經濟發達、生態優良、生活幸福的現代化都市圈提供水利支撐。

優化水資源配置,相關工程建設是一大抓手。

在涉及四川的部分,《規劃》明確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加快向家壩灌區一期等重點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引大濟岷、毗河供水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