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信息:車載App為何變現難

撰文/ 馬曉蕾編輯/ 張霖郁設計/ 師玉超來源/ autonews,作者:NATHAN EDDY

汽車制造商不斷深耕數字化,聚焦車載App和訂閱服務的開發,希望能創造出利潤豐厚的額外收入來源。


(相關資料圖)

通過提供付費App(由第三方或內部開發)、訂閱或按需付費服務,汽車制造商相信在客戶購買車輛之后能夠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同時進一步實現終端產品的貨幣化。

前景樂觀,道路曲折

福特公司預計,到2030年,全球聯網功能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美元▼

2021年,福特汽車預計到2030年,全球聯網功能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00億美元。該公司的BlueCruise駕駛輔助技術、一些新功能和升級的軟件內容都屬于這個領域。

通用汽車創新和增長高級副總裁艾倫·韋克斯勒(Alan Wexler)也表示,通用有能力開發App生態系統,從而在2030年之前實現與Netflix(流媒體)和Peloton(運動App)等公司一樣的年創收,也就是說最高可達250億美元。該公司的安吉星(OnStar)服務目前擁有約420萬付費用戶。

同時,Stellantis公司計劃到2030年通過服務和訂閱產生200億歐元的軟件相關收入。

盡管汽車制造商對此表現的都比較樂觀,但美國汽車市場研究機構考克斯汽車公司(Cox Automotive)4月份的一項調查表明,消費者對為App和訂閱服務支付額外費用的積極性很低。

在接受調查問卷的217名消費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他們不愿意為獲得額外的車輛功能而支付訂閱費用,特別是在涉及安全和舒適功能的時候。

想要開發一個付費App和訂閱服務的強大的生態系統,并使之盈利,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多重挑戰。

其中最主要的是設計的App和提供的服務要讓客戶覺得足夠有用,值得支付額外的費用。而不是讓人覺得這些東西本該是免費的,汽車制造商只是想從客戶那里榨取更多的錢。

寶馬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之后,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

此前,該公司推出了一項訂閱服務,為座椅的加熱功能(相關硬件已安裝)設置軟件限制,車主要購買月度訂閱,解除這一限制,才能享受到座椅加熱功能。

這一舉動幾乎引起了眾怒,網絡上罵聲一片,人們甚至破解了它的付費屏障。寶馬公司最終妥協,但它表示仍相信訂閱服務的價值,包括那些可以釋放額外性能的服務。

Mercedes me App的下載次數已經超過1300萬次▼

梅賽德斯-奔馳的Mercedes me和數字服務總監兼主管馬蒂亞斯·瓦特爾(Mathias Vaitl)說,該汽車制造商的目標是將自己與外部合作伙伴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成為一個車載軟件的領導者。

“然而,為了保證梅賽德斯-奔馳的質量和外觀,我們仍然在內部開發關鍵功能和創新。”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我們只提供對客戶來說很重要的App。”

他補充說,對于奔馳來說,本地集成尤為重要,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簡化使用。例如,提供一個App來控制車輛功能和遠程更改設置。

“這都是為了方便。”瓦特爾說,“Mercedes me App已經有超過1300萬次的下載量。” 在他看來,購買后升級車輛功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客戶對汽車進行個性化定制。

“這也使汽車的第二或第三任車主能夠根據各自的喜好來定制車輛。他們可以根據需要增加重要的、有用的功能,并在想用的時候用。”他說,“我們發現客戶更喜歡這種靈活性。”

他還認為客戶對這些服務的需求在上升,因為人們對這種服務一點也不陌生,電腦、智能手機、廚房電器等設備也都在提供。

體驗增值、界面直觀

高德納(Gartner)公司的分析師佩德羅·帕切科(Pedro Pacheco)說,汽車制造商仍然不確定該如何推進訂閱模式和付費App,并指出寶馬在座椅加熱事故后面臨著“反噬”。

他說:“汽車制造商如何利用OTA更新,并以一次性付款或訂閱的方式提供該功能才是最大的難題。要讓客戶認為這是一種增值,而不是一種敲詐。他們需要在價值主張的制定方面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它被視為增值,而且是汽車制造商可以用來推動收入的東西。”

我們不要求人們支付10美元來獲得加熱座椅,沃爾沃副首席執行官約恩·安沃爾說。我們想賣的東西將提供一個明顯的消費者利益。然后你就可以收費了▼

沃爾沃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商務官比約恩·安沃爾(Bjorn Annwall)說,在2025年后,來自訂閱產品的收入將更加可觀。

他說:“依靠銷售軟件相關升級產品的實際盈利能力是相當有限的。這不是我們業務的主要部分。”

現在,沃爾沃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如OTA更新和開發一個面向客戶的App,作為車主與企業互動的主要工具。

“我們不會要求人們花10美元來獲得加熱座椅功能。”安沃爾補充說,“我們只會銷售對消費者有明顯益處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為之付費。”

從他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正是客戶愿意為之付費的那種功能,因為它讓一個人的車內體驗實現了增值。

“我們將研究這種駕駛輔助功能,車主可能會升級。然后在某個時刻、某些情況下、某些地點提供完全自動駕駛,我們也會為此收費。” 安沃爾說。

沃爾沃去年在電動車上增加了“里程助理”(Range Assistant)車載App,以幫助客戶優化駕駛里程。它是通過無線更新添加的,不收取額外費用▼

為了讓客戶接受訂閱服務和付費App,它們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具體的、可量化的改進。安沃爾說:“那些保持車輛新鮮度的常規更新,沃爾沃車主會希望免費獲得。”

從分析師帕切科的角度來看,汽車制造商應該在一個直觀的界面中將整個App和訂閱的生態系統聯系起來,作為人機界面的一部分。

他說:“如果它不起作用,客戶就不會再使用它,在我們達到這種直觀程度之前,司機很難完全利用這些功能,當我們達到這種水平時,效果會很明顯。”

他補充說,菜單、語音輔助要更直觀,讓司機和汽車之間更好地溝通,技術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情感AI。

帕切科說:“歸根結底,汽車要了解乘員正在經歷什么,而且知道它需要做什么來回應。”

“不會有一個終極應用出現,主要還是取決于用戶體驗,以及用戶會用到的功能。”帕切科指出,“你需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沃爾沃的安沃爾說他仍然在等待滾雪球效應(snowball effect,從最初的微不足道變得更龐大),通過蘋果或谷歌的生態系統提供更多的創新應用。

“App不僅要更多,還要有創新。”他說。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