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既有“出圈”的“涇川文匯”,又有歷史悠久的“崆峒武術”


(相關資料圖)

本網記者宋芳科

日前,2022賽季中國足協杯第2輪比賽中,中冠球隊甘肅涇川文匯隊爆冷淘汰中超勁旅北京國安隊,晉級16強,成為全國關注的網紅球隊,事實上在平涼還有海內外聞名崆峒武術。

崆峒蒼蒼,涇水泱泱;崆峒武術,威峙西陲。平涼崆峒山是崆峒武術創世地,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并稱為我國著名五大武術流派。

崆峒武術源遠流長,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中就記載說:“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詩:“世傳崆峒勇”、杜甫詩:“崆峒足凱歌”。都是對崆峒派武術的悠久歷史的記載。

崆峒武術在其手法,套路、技擊功夫上成為一體,講究實打、實拿、以技擊強身健體和增加功力為目的。崆峒派武術特點是“奇兵”(兵器),它不屬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種各樣,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不易被對方發現,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勝。崆峒派武術飛練分八大門,從初級到高級依次為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花架門、奇兵門和玄空門。每門有十五六套拳術和器械套路,每套路又有幾樣“奇兵”。除此,還有一套先天十八羅漢手,相傳此拳是達摩所創的少林母拳,作為崆峒派武術的基本功來練習。

崆峒武術根源于道家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崆峒武術吸納了從古印度西來的佛教和內地東傳而來的儒教,于是逐漸形成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歷史融合過程,其內涵也隨之充盈而飽滿。至唐初,崆峒武術修煉者飛虹了游歷敦煌,將飛天舞姿與武術動作揉合,創編成花架拳,至此,崆峒武術形成了完善的內容,成派后開宗明義,廣傳天下。

近年來,平涼市大力發展崆峒武術,打造平涼武術康養文化。通過舉辦大型武術比賽誠邀全國各大門派武林高手崆峒論劍,共聚武林豪氣,共享武術盛宴。

目前,平涼崆峒山周邊縣區,均有大批群眾習練崆峒派武術,并在廣州、上海及日本的東京、大阪等地區都已一成規模化發展。蘊涵著中華先古文化的崆峒派武術,穿越五千年歷史長河,為中華民族的健身啟智注入了活力。豐富世界道教名山崆峒山旅游文化市場,推動平涼文化旅游事業產業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世界了解崆峒、走進崆峒的重要橋梁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為了更好的發展少年武術,弘揚中華國粹,平涼市于1999年成立了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2009在崆峒山下的崆峒古鎮新建了學校,以便于更好的將崆峒派武術繼承和發揚光大。

關鍵詞: 發揚光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