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疏勒河“搬”進計算機 灌區智慧化數字化跑出“加速度”


(資料圖片)

本網記者程健通訊員王亞虎

疏勒河是甘肅省三大內陸河之一,發源于海拔5000多米的祁連山深處,干流全長670公里,總流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1億立方米,入選全國首屆十條“最美家鄉河”,被譽為敦煌文化的母親河。她承擔著玉門市、瓜州縣22個鄉鎮和6個國營農場134萬畝農田灌溉、流域生態輸水、防洪與發電等工作任務,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從“源頭”到“地頭”全過程管理的流域。

數字孿生疏勒河建設基于“GIS+BIM”數據驅動引擎,構建多源數據以及多維多尺度的三維應用場景,通過流域智慧防洪、智慧水資源管理調配、水利工程智能管控,實現水資源精準調度管理和灌區精準管理。

“我們把疏勒河搬進了計算機,打造一個與實際疏勒河一樣的‘數字孿生疏勒河’,對流域各項工作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擬、前瞻預演,與現實流域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以實現對現實流域的實時監控、優化調度,實現水資源精準管控。”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規劃計劃處工程師盛彩紅說。

據了解,疏勒河灌區信息化系統始建于2004年,經過多年的運行發展升級完善,灌區已建成了“一張圖、一個庫、一門戶、一張網”的信息化管控平臺,698個斗口計量實時監測點、106套測控一體化閘門和28處雷達水位監測點實現水資源精細監控,681處視頻監測點對三大水庫、水利樞紐、217公里骨干渠道、駐地管理設施等現地工作環境和設施設備狀況進行全方位視頻實時監控。恰逢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大好時機,疏勒河以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贏得先行先試機遇,為推動灌區智慧化、數字化跑出“加速度”。

數字孿生疏勒河項目基于疏勒河干流水資源監測和調度管理信息平臺等建設成果,整合集成已建成的灌區斗口水量實時監測系統、渠道安全巡查等應用系統、地下水三維仿真及三座水庫聯合調度等模型成果,夯實“算據”建設疏勒河流域數據底板,優化“算法”構建疏勒河流域模型平臺和知識平臺,提升“算力”深化超融合云平臺擴容升級,全新打造疏勒河流域數字孿生平臺,構建起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模擬分析功能的智慧防洪水利體系,為流域水資源精準管理安裝“遙控器”。

從河源來水分析、三大水庫聯合調度,到群眾用水需求測算、用水計劃編制、輸水配水,數字孿生平臺給流域裝了“千里眼”,為灌區管理全過程減少人工干預、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管理精度,水資源調配更加精準精細,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灌區群眾打開手機就可以實時查詢水量水費,用上了“明白水”,交上了“放心錢”,群眾用水滿意度大大提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