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長沙舉行

華聲在線1月19日訊(記者 周浩洋)今天,第26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長沙舉辦,會上發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分布有濕地植物2258種,濕地鳥類約260種。

本次活動以“珍愛濕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目前,我國現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白皮書》匯總了63處內地國際重要濕地2020年生態狀況的監測和評估結果。結果顯示,63處國際重要濕地分布在23個省區市,其中內陸濕地類型48處,近海與海岸濕地類型15處,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同口徑相比2019年有所增長。53處獲取地表水水質監測數據中,Ⅰ類地表水5處,占9.43%。7處獲取海水水質監測數據中,Ⅰ類海水3處,占42.86%。同時,針對9處濕地自然補水不足等問題,采取了人工補水措施,其中內蒙古達賚湖濕地補水達18.39億立方米,引水保證率提高到70%。

“湖南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濕地保護率達70.54%,重要濕地生存環境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納入了保護范圍。”湖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向記者介紹,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加強外來物種防控,提升濕地管理能力,逐步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珍愛濕地的良好氛圍。

現場,發布了《白皮書》外,還啟動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預熱宣傳及LOGO征集活動。國際重要濕地是在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湖沼學或水文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國際意義的濕地。去年8月,第75屆聯合國大會第99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將每年2月2日設立為世界濕地日”的決議。《濕地公約》締結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個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旨在通過構建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網絡,推動各締約方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我國將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