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開發區:“1+2+N”模式穩就業促增收

近年來,大龍開發區始終牢固樹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理念,探索實施“1+2+N”的就業模式(即:建立1個主市場,2個分市場,N個村級零工驛站的模式),整合資源設立零工服務場所,充分發揮就業幫扶志愿服務隊力量,讓群眾足不出村便盡享求職便利,促進轄區廣大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資料圖)

精準服務,搭建“雙向選擇”快捷平臺

大龍開發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產業雄厚,466家企業聚集,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開發區作為全市三個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承接石阡、德江兩地搬遷群眾2萬余人,人口密集,勞動力集中,保障企業所需勞動力。

開發區零工市場始終遵循“便捷、精準、暖心”三大服務宗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由大龍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為主導,國有平臺公司貴州龍城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結合企業和勞動者實際需求,全力打造的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服務到位的規范性零工市場。

開發區零工市場自啟動以來,已服務靈活就業群眾1628人次,企業50余家,構建了便捷有序、更具活力的靈活就業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

健全功能,推進零工市場更有“范”

開發區零工市場圍繞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在主市場設置有智能液晶顯示屏,實時顯示企業缺工信息,設立求職登記區、企業招聘區、洽談區、政策咨詢區等功能場所,配備停車區、等候區、休息區、Wifi、飲水、急救包等公共設施。

在硬件設施上,主市場和分市場分別安裝了招工信息發布LED電子顯示屏、就業創業政策動畫宣傳播放器、自助服務機以及零工市場求職登記軟件終端機以及各零工驛站零工市場求職登記APP終端機等,打破就業信息壁壘,以直觀的LED電子顯示屏、動畫播放器、自助服務機等為依托,建起完備的溝通“橋梁”,群眾徹底告別“路邊蹲活”,零工市場讓就業更便捷、更有溫度。

在零工市場的勞務信息服務區,經常會有求職者在這里歇息,查看當前招聘的企業信息,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通過開發區的零工市場勞務信息對接,我終于找到了工作,現在就在家門口的長鵬虹程新材料上班,感謝零工市場給我們搭建就業平臺。”家住開發區前龍村的青年羅海賓說。

暢通渠道,服務群眾企業“零距離”

開發區零工市場構建“人社部門+村(居)委會”聯動格局,科學選址、合理布局,人員設施齊備、服務覆蓋率高、服務能力強。主市場選址在開發區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集中,人口密集,大齡、無技能、照顧老人小孩的靈活就業人員、散工較多,距高速出口和高鐵站、火車站位置近,位于玉屏自治縣、湖南新晃自治縣等周邊區縣中心位置;大屯村分市場建設在鄉鎮趕集場,德龍新區分市場建在易地搬遷安置點德龍新區,搬遷人口較多,搬遷勞動力集中;各村(居)零工驛站建設在各村(居)委會,勞動力信息采集便捷,村民找尋工作崗位方便。26個服務站點40名工作人員全部是專職工作人員,配備齊全,分工明確,各站點設施齊備、功能較為齊全,服務范圍和服務人群覆蓋整個開發區。

開發區零工市場充分發揮“互聯網+就業”優勢,“線上+線下”靈活解決雙方信息錯位等問題,著力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打造了貴州龍城人才網、大龍零工市場小程序、零工市場網絡直播平臺等線上平臺,云上對接再升級。同步發展線上零工市場,與線下市場互融互通,推動零工群體從在市場“等活”向在手機上“刷活”轉變,通過在市場顯著位置懸掛就業幫扶熱線、抖音直播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信息,方便群眾隨時咨詢對接。截至目前抖音直播及微贊觀看人數達2165人次,就業服務覆蓋群眾5.65萬余人。讓就業服務、跟蹤幫扶再升級,建立“兩本賬”,即靈活就業人員實名制臺賬和企業臨時用工需求信息庫,進行雙向精準推薦。對有長期用工需求的企業和想轉崗的靈活就業人員,由零工市場專班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崗位精準推送和點對點幫扶。

重力科技員工吳明高回憶說:“原來我在外面打工,社區干部告訴我大龍建起了零工市場,我便在零工市場做了求職登記,不久就有工作人員聯系我讓我參加面試了,真的很方便。”

開發區零工市場探索由“用人主體+員工”變為“官方平臺+員工”用工新路徑,打造全市示范作用的零工市場,開辟了靈活就業“新窗口”。不斷完善零工人員分級服務機制,強化零工快速對接服務,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打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在就業服務領域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下步,大龍開發區將持續擦亮零工市場“1+2+N”就業品牌,不斷強化用工規范管理,暢通勞動維權渠道,健全職業技能培訓新體系,完善開發區零工市場數據庫,建起企業和求職者的“連心橋”,全力打響大龍新型功能材料勞務品牌,鋪好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致富路”。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