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打通理論宣傳“最后一公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不怕苦不怕難,個個都是鋼鐵硬漢……革命戰士千千萬,里面也有咱武邑人……”近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圈頭鄉唐家灣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邑說新語·潤物武聲”宣講團成員李相峰正在聲情并茂地帶領村民重溫黨史故事,贏得了村民的陣陣掌聲。

“我要深入到最基層,把黨的創新理論帶給鄉親們。”李相峰說,為做好宣講,他將時代印記、本地文化等融入宣講中,在創新中讓理論宣講更有力量、更有情味。這個“60后”正以最貼近老百姓的形式為武邑縣“邑說新語·潤物武聲”理論宣講實力“圈粉”。

據介紹,近年來,該縣著力打造“邑說新語·潤物武聲”宣講品牌,讓黨的聲音“響”在基層、“聲”入人心。截至目前,該縣共組織各級各類宣講活動660余場,直接受眾超10萬人次。

“我們選優配強了三支隊伍,將理論宣講基礎做到‘扎根實、枝干壯’。”武邑縣委宣傳部李雪介紹,選派專家學者、“五老”人員、道德模范、駐村工作隊員等,成立“邑說新語·潤物武聲”宣講團隊。成立以縣委書記為團長,縣委、人大、政府、政協黨政領導干部為成員,同時整合機關、黨校宣講人才資源,組建“縣級理論宣講團”。積極挖掘吸收駐村工作隊員、“土專家”“田秀才”等充實壯大宣講隊伍,組建530余人的鄉鎮宣講團。吸納“武羅紅楓五老”宣講團、社會志愿者組織、思政教師宣講隊、文藝宣講隊、農技科普服務隊等宣講組織,組建“N”支特色宣講小分隊。

“群眾想怎么聽,宣講就怎么講。”武邑縣委宣傳部劉艷飛介紹,“武邑縣活用七種方式,分眾理論宣講過程確保入腦入心、見行見效,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據統計,該縣先后邀請中央黨校、衡水市委黨校的教授專家開展專題宣講9次,組織該縣“專家”舉辦理論宣講700余場次。該縣組織縣鄉黨政機關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先后開展“理論宣講+農技科普”“新業態新就業”等宣講活動320余場次,直接受眾5萬余人。組織本地鄉賢能人、網絡名人,依托集中宣講式固定課堂、“板凳式”零距離課堂、公眾號短視頻指尖課堂,先后組織各類宣講64場次。組織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將理論宣講融入文藝作品,采取快板、歌曲、舞蹈等形式,把理論“唱出來”“演出來”“展出來”。優選30位教師組成宣講團,分鄉鎮、分學段進校園開展黨的理論宣講。媒體“云”宣講——充分利用各單位機關網站、微信公眾號、掌上武邑APP等平臺,開辟《“邑”說新語·潤物“武”聲》網絡云課堂,以直播、錄播的形式面向基層黨員開展宣講,現已推出7期學習內容,累計瀏覽量達80萬人次。

“‘邑說新語·潤物武聲’理論宣講品牌,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宣傳+’力量,找到了打通理論宣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徑。”武邑縣委宣傳部部長袁海英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