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理想或將裁員15%

“像一些公司就是直接按部門裁員,你可能什么都沒做錯,只是因為你所在的部門屬于被裁撤范圍”。

前段時間,互聯網大廠紛紛舉起裁員的“鐮刀”,收割著一茬又一茬體面又高薪的夢想。

如今,這場“裁員潮”的戰火似乎也燒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而這次的主角成了向來擅長精打細算的理想。

裁員,影響幾何?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理想的裁員計劃已經寫入李想Q2季度的OKR之中,牽扯到產品和企業系統等部門,預計將裁撤15%左右。目前,理想正在盤點人力成本和工時階段,下月開始,每個人的工時會按照從高到低排序,采取末位淘汰制。

如果消息屬實,不妨粗略計算一下,依據此前理想發布的2021年度財報,理想的員工總數達11,901 名,按照15%計算,此次裁員或將波及近1800人。

此外,財報中還顯示,去年一年理想的職工薪酬總計為34.8億,比2020年的10.3億,整整大幅提高了237%,人均薪酬成本從24.6萬元增長到29.2萬元。

那么,在不具體考慮裁員賠償以及自有員工加薪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此次裁員將為理想節約出約5億左右的薪資成本。

事實上,“虧損”一直以來都是包括理想在內的新勢力們繞不開的詞。去年全年,理想汽車的營收為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凈虧損3.215億元,同比增加111.9%,這意味著一旦完成裁員,理想大概率將實現轉虧為盈。

值得一提的是,與3年前蔚來裁員被動求生性質不同,此次理想裁員更像是一次主動的結構調整,一次降本增效的具體結果。尤其是按工時采取末位淘汰制的裁員方式,難免會帶有“鼓勵內卷”的氣息。

不可否認的一點在于,作為國內互聯網造車的先行者,蔚小理等新勢力的運營模式、管理體系還是延續了互聯網企業的一貫法則。

百度的李彥宏曾說:“互聯網產業最大的機會在于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游戲規則?!?/p>

如今看來,這批最早將互聯網引入汽車產業的一群人的確改變了行業生態,而這種改變也在無形中,埋藏了些許不安的因素。

企穩,發展

最近兩年,盡管新能源發展初期“群魔亂舞“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資本漸趨理性。但是分化之下,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熱”仍在持續。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融資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159.4%。

去年,頭部的新能源企業也似乎爭相進入了“軍備競賽”的擴張階段,無論是技術投入力度,還是服務體系的建設程度,都在大步向前邁進。

這些體系能力的激烈拼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以優渥的薪資水平大范圍招攬人才,展開搶人大戰,幾乎是前一段時間里,汽車圈里最熱的話題之一。

在資本助推之下,造車新勢力們的薪資水平水漲船高,尤其是在智能化領域,更是當之無愧的“香餑餑”。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算法工程師等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

有內部人士也透露,此前汽車算法崗位的漲幅在20%已經觸頂,但這兩年漲幅普遍在30%~50%,部分可以達到70%~100%。甚至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在初創階段的薪資水平還要在比市面上再高出20%~30%左右。

而且,除了拿出“真金白銀”的現金薪酬之外,股權激勵也是吸納人才的重要手段。實際上,不光是頭部新勢力,去年吉利、長城、上汽等企業也都紛紛加入股權激勵的“大軍”,力圖以此方式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去年,各家獵頭一定忙得不可開交。重金吸引下,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人才都在發生流轉,向著頭部新勢力們匯集,對應屆生人才的搶奪也達到白熱化階段。

從典型的蔚小理來看,去年一年,蔚來員工總數增至15,204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小鵬員工共計13,978人,較年初的5,084人,增長了175%;理想員工總數增至11,901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720人,同比增加近185%。

當然,如此瘋狂“搶人大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場供需兩端的客觀體現。一方面,在義無反顧地轉型浪潮下,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先進程度是“命脈”,必須全力布局,搶占人才與技術高地;另一方面,相關領域的人才缺口,導致市場供給側不足,也是大廠搶人的關鍵原因。

可是,在補貼退坡、供應鏈不穩定、疫情反復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之下,新能源車企的運營成本與風險也在與日俱增。此前,奉行“大力出奇跡”的擴張策略也隨之步入了迷霧之中。

此前也有人提出過質疑:“在新勢力們尚未步入自給自足階段的時候,這些高溢價的薪酬由誰來買單?”現在看來,當經營環境承壓,企業內部很可能會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優化部門配置,裁撤冗余員工,減少薪資成本,以降本增效的方式強化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實現業績增長。

而且,裁撤的“重災區”也不會是高價打造的研發團隊,反而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執行系統會迎來縮減,為企業發展買單。

雖然,對于眾多互聯網大廠來說,裁撤員工帶來的成本空間可能比較有限,可對于理想、小鵬這般正在全力沖刺,體量與規模仍在成長的企業,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最后,必須要說明,對于裁員需要理性看待,小鵬也好,理想也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能源汽車大廠的裁員動作,實際上也代表著過去瘋狂的“野蠻生長”迎來終局,企業進入維穩向前的新階段。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