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訊:隴南武都:強化污水處理守一江“碧水“ 端穩生態“金飯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武都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白龍江穿城而過。

中新網甘肅新聞3月17日電(石晨)白龍江孕育了隴南市武都文明的根脈。站在白龍江廊橋遠眺,清澈的江水與大大小小的濕地公園藍綠交織的美景盡收眼底;抬頭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藍”,武都怡人的“生態綠”,端穩了綠水青山的“金飯碗”。

今年以來,武都區認真踐行“兩山”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污染防治、環境安全為重點,以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為手段,不斷轉變生態環境管理方式,著力解決民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武都區持續發力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不斷補齊設施短板、健全管理體系、創新治理路徑,讓污水變碧波,讓城市更美麗,讓群眾更安居。

在武都區外納鎮立亭村,生活污水整治正在改寫農村環境面貌。寬敞整潔的村路旁佇立著一座小型污水處理站,白綠色的長方形罐體內正在對村里45戶居民產生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在這里,每天有兩萬多方的生活污水經過重重處理程序后,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從處理廠出水口排出,融入奔騰不息的白龍江。

“自從污水處理站修起來,我們生活污水就統一處理,家里也改用水廁,環境也好了,再也沒有蚊子了。”提起污水處理站,村民黨學全臉上是止不住地高興。

城鄉污水處理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鄉的“里子”工程,“里子”做好了,城鄉才真正有“面子”,民眾的生活品質才更有保障。近年來,武都區持續發力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不斷補齊設施短板、健全管理體系、創新治理路徑,讓污水變碧波,讓城市更美麗,讓民眾更安居。

“水清、河暢、景美、岸綠”是全區人民共同的追求。為有序推動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促進河長制工作長效化、常態化,武都區建成隴南市首家智慧河湖監測中心,對全區“一江十九河”實現了重點區域、重點河段和敏感水域在線實時監控,通過視頻監控這個“千里眼”,將被動治理化為主動制止,極大提高了河湖監管效率,河湖管護水平大幅提升。

2022年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25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白龍江兩水橋斷面、固水子斷面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水質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白龍江武都段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

藍天青山,碧水繞城,武都生態的持續改善不僅體現在細微的數據里,更是看在民眾的眼中。如今,武都的生態建設深入人心,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生態環境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