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乙類乙管”正式實施 甘肅集中醫療資源全力保健康防重癥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梓懿

自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為確保"乙類乙管"平穩有序實施,甘肅省多措并舉集中醫療資源全力保健康防重癥,廣大醫護晝夜奮戰,為患者筑牢生命安全防線。

走進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急診大廳,前來就診的患者經過導診臺的初步病情判斷和分流,有序被送往搶救室或門診就診。


【資料圖】

據蘭大一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褚沛介紹,目前前來就診的患者年齡普遍偏大,基礎疾病比較多,蘭大一院為給患者提供更精細、更準確、更及時的治療,急診科在原來11張床位的基礎上,緊急改造增加了20張床位,確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除急診科外,在蘭大一院重癥監護室接受救治的危重患者的年齡普遍偏大,基礎疾病比較多,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李斌向記者表示:“目前病人數量還處于一個高位運行的狀態,但是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以保證全市危重患者的救治。”

統籌調配醫療資源,擴容醫院重癥床位,醫護人員24小時晝夜不舍……

連日來,全省各地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守護群眾生命健康。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高效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擴容床位,對患者進行分級分類診療,確保綠色通道通暢;甘肅省中心醫院(甘肅省婦產兒童醫院)本著應收盡收的原則,成立急危重癥救治專家組,加大呼吸科門診與急診接診量,保障醫療救治不斷線。

記者從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獲悉,目前,我省醫療資源儲備基本能夠滿足當前的救治需要。所有基層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都完成了發熱診室、發熱門診的設置,重癥床位數設置達到國家標準的124.2%,三級醫院可轉換綜合ICU床位數設置達到國家標準的114.81%,綜合ICU配備重癥醫生數達到國家標準的128.85%。

在全力做好急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同時,我省還全力加強藥品的供應保障和基層診療能力建設,把醫療資源更加集中到保護患有基礎病的老人、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

上門服務、免費問診、入戶調查……甘肅各地基層醫療機構充分發揮“網底”作用,摸排65歲及以上老年人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基礎疾病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

臨夏州臨夏市折橋鎮茍家村村醫何小紅表示:“我們對四類重點人群進行了優先服務,其中對65歲以上紅色重點老人采取‘每日一問’,宣傳疫苗接種應接盡接,針對不適宜接種疫苗的老人,折橋鎮家庭醫生、村醫們每周都會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送去藥物。”

在醫療機構藥品儲備方面,我省中藥、抗病毒藥物、解熱、止咳等對癥治療藥物按照國家要求動態儲備3個月的日常使用量。市州所屬各級醫療機構動態儲備各類相關藥物650.83萬盒。省級醫療機構動態儲備各類相關藥物36萬盒。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儲備抗原試劑278.41萬盒。“甘肅方劑”月產能能夠達到166萬盒(瓶)。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