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謀服務 用智破難題 建西西路社區傾力打造黨建特色服務品牌

在七里河區土門墩街道建西西路社區,居民有了煩心事、難心事都會想到小區黨員陣地,希望依托這一機制平臺解決問題。而社區也是根據居民的需求立足轄區實際,堅持用心謀服務,用智破難題,以“西城小巷黨旗紅”黨建特色服務品牌為依托,精心深入打造“小區黨員陣地”,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轄區居民群眾辦好“身邊事”。


(相關資料圖)

多元參與打造紅色陣地

“今年冬天我們可是再沒挨凍,這室內的溫度一下子上來了。”住在建西西路社區的205家屬院的居民王勝華向大家講述著他身邊的“小幸福”,而這“小幸福”正是源于今年通過小區黨員陣地反映問題后,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對小區進行提升改造后取得的成果,其中為立體樓面加裝保溫層并進行粉刷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區黨員陣地在身邊,居民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整個205家屬院都變了樣:曾經下水堵塞引發的鄰里矛盾解決了,下水也修好了;部分居民在小區內的空地上開辟菜地毀壞的綠地也得到了修復;而類似于小區內亂堆亂放、暖氣不達標等問題,經過協商之后都得了解決。也讓居民連連點贊。“我在這個院子住了很多年,今年這里院子的變化最大,住在這里舒心多了。”院子里的一位老住戶說道

今年以來,社區在轄區9個小區全面建立小區黨員陣地,完善組織框架,成立“1+3+X+N”小區黨員陣地聯盟,即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為主體,以派出所、綜合執法、市場監督和住建等部門為抓手,以駐守干部、社會組織、公益機構和各類志愿者為基石,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黨建工作優勢、物業公司專業服務優勢,充分調動整合區域內物業企業、共建單位、黨員、居民群眾等各方資源,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不僅實現小區燈亮墻凈、地綠景美,更要實現便民解難、人和氣順,推動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同步提升。切實將“小區黨員陣地”鍛造成聯系服務群眾、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

小巷議事凝聚“紅色向心力”

轄區內的牦牛溝平房區是一條窄而長的小巷道,居住人員54戶,300余人,平房區無物業公司規范管理,是社區治理的重點難點。今年來,社區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理念,以“遇事大家議、決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為原則,在牦牛溝平房區探索“小巷議事”制度。

同時,社區黨總支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在巷子里的志愿者家中建立“牦牛溝小區黨員陣地”,由“社工委”牽頭,駐守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志愿者、退役軍人、轄區民警等,共同商議解決巷子里的大情小事。這幾日,巷子內有部分陽性感染者正在居家治療休養,得知他們不方便出門時,巷子里小區黨員陣地的志愿者們第一時間幫他們采買生活物資、藥品等,也送上了一份暖心的慰問。

社區書記孟慧芬告訴記者,以小區黨員陣地為依托,大家的事大家共同商量。在各個小區內,不僅有“小巷議事”這樣的平臺,還有“板凳會”等方式,通過給群眾講政策、談想法,讓群眾提意見、出主意。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多方代表各抒己見,通過大家共商共建共評議,使得小事不出巷道,大事不出社區。“我們希望巷子里的‘小區黨員陣地’更是‘家文化’的體現,居民議的是自己的‘家事’,不但促進居民從管好自家事到共同參與治理的轉變,也提升了基層社會自治能力,讓小區黨員陣地成為真正聚民心、匯民智、解民憂的紅色陣地。”孟慧芬說道

同心共治淬煉“紅色服務力”

“阿姨,您別著急。我幫您去買藥,您安心在家……”接到轄區獨居老人張阿姨的電話,建西西路社區的“樓道紅管家”達俊杰就忙碌開了。進入冬季以來,流感病毒加上新冠病毒,不少人出現感冒癥狀。轄區獨居老人張玉梅出現相關癥狀后撥通了小區黨員陣地“樓道紅管家”的電話,并很快得到了回應與解決。

今年以來,建西西路社區積極“撬動”樓棟長、單元長力量,按照“黨建引領、網格管理、黨員帶頭”的治理模式,拓展優化“樓道紅管家”服務隊伍。“紅管家”在小區黨員陣地中進一步整合了解樓棟人員情況、動態信息等情況,社區又結合所有“紅管家”的信息匯總整合和居民需求服務的方向,組建5支志愿者服務隊。

這5支隊伍包括黨員先鋒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婦女志愿者服務隊;醫療健康志愿者服務隊;平安建設志愿者服務隊;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5支志愿者服務隊根據各自特點不同,以小區黨員陣地為依托分別為居民群眾提供更有針對性、更精細化的服務,配合“紅管家”真正地讓服務居民“無死角”。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