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報:【疫情防控在一線】匯聚“六員”行動力 筑起群眾溫暖“保護墻”

匯聚“六員”行動力筑起群眾溫暖“保護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通訊員趙文瑞

近日,在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街道紅山根社區紅山綠茵小區的門衛值班處,放著一本居民就醫“速通名冊”,關鍵時刻,登記在冊的居民可走“綠色通道”快速外出就醫。

圍繞疫情期間居民外出就醫等問題,城關區火車站街道紅山根社區黨委引領社區工作人員、駐守干部和志愿者三股力量化作“六員”行動力,當好群眾就醫“協調員”、生活“服務員”、信息“排查員”、政策“宣傳員”、小區“守門員”、醫護“助理員”,為居民筑起一道溫暖的“保護墻”。

“我愛人快生產了,需要緊急就醫,請幫幫忙。”11月3日晚上9時許,紅山綠茵小區1號樓住戶張先生一邊收拾整理待產包一邊著急地聯系樓院長。幾分鐘后,小區黨員志愿者張毅就開著他的私家車等候在了樓門口,社區工作人員、駐守干部一同把張先生一家送到了蘭州市婦幼保健院。

緊急時刻的這一套流暢操作,源于小區黨員陣地的黨員做了充分的“課前預習”。紅山根社區駐守工作隊總隊長、蘭州市統計局機關黨總支專職副書記金泗紅介紹說,為了確保住戶在疫情下就醫無憂,他們按照“快速、精準、周全”的原則,將小區的就醫群眾分成普通就醫、緊急就醫、固定就醫三類,一類一措施。

針對疫情期間普通就醫群眾“就醫即需核酸”的問題,他們積極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通小區內“核酸速檢服務”,保證群眾入院前持有24小時核酸檢測結果。

對于一部分固定就醫群眾,他們制作好臺賬,留在小區大門值守處,住戶只要全面申報一次信息,之后每次出門就醫時在臺賬簽字查驗即可。

紅山綠茵小區有18棟樓、3000多位居民,但駐守干部人員少,如何“四兩撥千斤”?今年2月剛來這里駐守的金泗紅有點犯難,但他很快想到辦法,第一時間加入小區樓棟的業主微信群,發出招募黨員先鋒志愿者的倡議。

“志愿者算我一個,我也要發揮一名黨員的作用。”已退休的老黨員徐德源是小區里第一個報名的,這股力量立即形成一陣“紅色旋風”,在26名參與小區常態化服務的志愿者中,80%是黨員。

有十年學習從業經驗的心理咨詢師鄭秀君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員。與別的志愿服務不同,她的工作時間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傾聽故事、疏導情緒、教授方法,正在闌尾炎手術術后康復階段的鄭秀君不顧身體勞累,即便是深夜11時有居民發私信、打電話,她也用時間和耐心一點點地撫慰對方的情緒,鼓勵大家。

“來自各行各業的黨員帶頭,激活了各方力量。疫情期間,我們除了組織黨員先鋒、志愿者做好防疫、值守、協助就醫、物資配送這些志愿服務外,還有家政企業的黨員擔負起小區居民維修工的責任,心理咨詢企業的志愿者為小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紅山根社區書記丁坐龍說,“這些事雖細雖小但很實在,能讓群眾在疫情期間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