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焦點:【小康路上看老鄉】平涼華亭:紫蘇飄香富民路 集體經濟“壯筋骨”


(資料圖片)

本網記者宋芳科通訊員李潔

金秋十月,些許微涼,走進華亭市上關鎮田間地頭,一株株紫色植物長勢喜人,微風拂來,陣陣清香沁人心脾,這就是大家俗稱的“荏子”。

窗戶莫嫌秋色淡,紫蘇紅莧老生花。它還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作“紫蘇”,在綠草如茵的四月播種,在桂子飄香的十月收割,村民們用勤勞的汗水換來豐收的喜悅,又一特色種植產業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打開了“新大門”。

要想富,產業助,特色農業做支柱。為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賦能鄉村振興,上關鎮積極整合包村領導、駐村干部以及村“兩委”班子力量,結合各村實際,下大力氣謀思路、出實招、細舉措,研究制定“一村一策”,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動員群眾整治撂荒地、流轉土地,除了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和紫蘇、蕎麥等小雜糧,還可以在股份合作社務工,搖身一變成為“股東”和“工人”,分紅和工薪雙重收入使農民鼓起了“錢袋子”,穩住了“糧袋子”,集體經濟跑出了加速度。

“‘荏子’渾身都是寶,不僅籽種可以榨油,葉子可以拌涼菜吃,紫蘇梗還可以入藥。今年我們村集體共種了240余畝‘荏子’,一畝地估計能打100多斤籽,雖然目前市場價還不明朗,但根據往年的行情,每斤售價也在1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絕對會節節高。”早陽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華介紹。

上關鎮將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不斷深挖優勢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多元化,在傳統農業上提速度,在新型農業上促發展,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點開花”,小小紫蘇助推上關鎮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