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訊:【甘快看】喜迎二十大·隴原新作為 扎根水利綻芳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煜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秋高氣爽,隴原大地上江河浩蕩。

黨的十九大以來,甘肅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水資源保障,而河湖面貌不斷提升的背后離不開青年水利人的奮斗。

“我熱愛家鄉的河湖,河湖保護是我的職責。”甘肅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孫亞玲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從事水利工作11年中,她主要負責河流水質檢測和地下水水質調查監測。為保證每一個檢測數據合理真實,孫亞玲每天“泡”在實驗室里,辦公室深夜亮起的燈光和實驗室不停運轉的設備,成為她的親密“戰友”。

孫亞玲在工作。

基于扎實的專業功底和過硬的技術能力,孫亞玲先后主持完成了《甘肅省渭河河流健康研究》《甘肅省干旱區河流水生態狀況研究》等科研項目。起草了《甘肅省河流健康調查與評估技術大綱》,大綱針對黃河、長江、內陸河三大流域河流的不同特點,建立了不同的評估技術體系,為全省河流健康調查提供了技術參考。

此外,孫亞玲還編制了《甘肅省河流健康藍皮書—甘肅省河流健康評價報告》,完成了全省8條主要河流的健康評價。今年4月舉行的發布會上,藍皮書正式向社會發布。

這本藍皮書傾注了孫亞玲很多心血,但她覺得一切都值得。藍皮書為全省開展河湖長制管理工作,健全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技術依據,對全省實施“一河一策”,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今年5月,孫亞玲和同事的身影又出現在了甘肅省第一批美麗幸福河湖試點創建省級驗收的現場。討賴河嘉峪關段、敦煌市黨河、莊浪河天祝段、洮河卓尼段4個驗收點如期通過驗收,這讓全省河流生態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2021年,孫亞玲入選水利部青年拔尖人才,今年又榮膺“全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和孫亞玲一樣懷有“江河情懷”的還有她的同行王軍德。

從一名水利新兵成長為科研骨干,41歲的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軍德始終堅持“將論文寫在江河里”。

1999年,王軍德考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王軍德意識到,干旱少雨的甘肅,保護和利用好水資源至關重要。

王軍德將自己的干事決心轉化為科研動力:他主持參與完成了6項國家級項目、10項省部級項目,榮獲水利部大禹水利技術進步一等獎。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參與編制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各1部。

參與了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及生態修復研究后,王軍德提出了石羊河上游祁連山水源涵養生態修復技術方案,中游綠洲節水灌溉技術分布,下游民勤綠洲生態安全評價、生態風險評估和生態功能區劃及保護實施方案,為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同時,他主持完成的黃土高原雨水集蓄利用研究項目中,為提高作物產量,解決作物生育期關鍵需水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解決方案,成果被專家認可,并讓當地農民普遍受益。

王軍德(右二)赴國外交流研討。(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在水資源高效利用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方面,王軍德先后赴國外多地開展河流健康和生態修復技術研討,在多個國家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和生態考察,并在柬埔寨舉辦灌區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培訓班,為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201名學員進行技術培訓。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景,而這愿景正在甘肅青年水利人的奮斗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