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資訊丨【甘快看】將粟黍種植與家豬飼養結合以提高糧食產量 5500多年前中國就有“生態循環農業”


(資料圖)

新石器時代中國北方可持續的集約化粟作農業系統受訪者供圖

在距今5500年前,秦安大地灣遺址已經形成了一種高度集約化的農業模式:人吃粟米,豬吃稃殼;圈養家豬,收集糞便;豬糞肥田,維持地力,避免休耕,提高產量。

◎本報記者頡滿斌

人類起源、農業起源和文明起源是史前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里程碑。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在西南亞的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流域、我國的長江和黃河流域相繼出現了大型聚落或中心城市、明顯的貧富分化、社會分工和公共權力,這一社會發展過程被稱為社會的復雜化,也被稱為文明化進程或文明起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