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也是蔬菜大省?”
作為一個甘肅人,我每次介紹家鄉這個西北內陸省份,總能引來眾多驚奇與意外,一位廣東朋友睜大眼睛對我說:
“甘肅人吃的大部分是野菜吧?”“甘肅的蔬菜,除了土豆還有啥?”
雖然他知道在甘肅,土豆也算某種“蔬菜”,不過我猜,這位廣東朋友對甘肅的印象,還停留在“戈壁大漠”、“黃土高坡”等等字眼中。那么,他的“甘肅印象”急需更新了,一到盛夏,廣東超市里賣的新鮮蔬菜,很有可能就來自甘肅!
4月7日,60噸酒泉洋蔥坐著火車馳援上海,還有榆中縣的甘藍、娃娃菜、花椰菜,也在緊急打包飛運過去。2020年初支援武漢時,甘肅物資除了天水蘋果、定西土豆這些熟悉的面孔以外,還有張掖市日供100多噸的洋蔥、芹菜、西紅柿。
人們認知中的蔬菜主產區,是山東、河北、河南這些傳統農業大省。而甘肅,這個無肉不歡無面不歡的“碳水狂魔”,其實也是被忽視的蔬菜大省!
臨澤蔬菜種植園,兩側是河西地區典型的丹霞地貌。
攝影/張自榮
論特色,從祁連山腳下到黃土高原,遍布著數十種“地標蔬菜”——民樂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蔥、慶陽的黃花菜、甘谷的紅辣椒......無論是在牛肉面還是漿水面、臊子面,它們都是“隴味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十大蔬菜種植縣市里,甘肅就有兩個。
制圖/孫璐
論品質,三大高原交匯處的地緣,冷涼的氣候、充足的光照等等,賜予甘肅高原夏菜優越的品質;論產量,河西走廊地區西菜東運生產基地,是我國五大蔬菜基地之一,中國十大蔬菜種植縣市里,甘肅就占據兩個——張掖、蘭州,此外還有5個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的蔬菜大縣。
2021年,甘肅蔬菜產量達1655.3萬噸,作為甘肅種植面積、產量、效益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蔬菜和中藥材一起,將形成甘肅的兩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河西戈壁變農業綠洲,黃土高原上蔬果開花。今天的甘肅,到底還隱藏著多少綠意生機?
從河西到隴南,甘肅蔬菜有多豐富?
作為我國氣候特征最復雜的省份,甘肅從西到東,綿延1600公里的土地跨越四種氣候帶,黃土、青藏、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論氣候還是土壤,都適宜蔬菜生長。
雖然偏干旱,但甘肅不是“干肅”,種植蔬菜的水并不缺——河西走廊背靠祁連山,雪山融水灌溉出片片綠洲;黃河沿岸的田地,受母親河直接哺育;西秦嶺山區的隴南更是溫潤如江南。只有隴中定西等地因為缺水曾“苦甲天下”,近年通過覆膜等現代農業與引水工程,情況已得到極大改善。
從南到北,甘肅到處都有特色蔬菜。
制圖/孫璐
山坡上、梯田里,眾多品種的甘肅蔬菜,已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這些“地標蔬菜”,撐起了大西北的“菜籃子”。
河西走廊:西域蔬菜在這里生根
河西走廊是不缺菜的,因為菜多,蘭州牛肉面跨過黃河到這里,也被改造成牛肉菜面,不只有香菜和蘿卜了,還有白菜、豆角等角兒“爭強斗勝“。
大白菜到了武威,也能加到牛肉面里。
攝影/嚴肅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之道,多少貨物從這里互通中西。盡管早已聽不到駝鈴聲聲,這里的土地上,仍然肆意生長著最先從西域傳來的蔬菜。
比如大蒜,漢魏時期從西域而來,如今依然是這里的寶貝。張掖民樂縣,種出中國品質最好的大蒜,因此被稱為“大蒜之鄉”。因為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紫皮大蒜味道辛辣濃烈,無論是下飯還是炒飯,都無比提味。
酒泉,這個因為衛星發射中心而被全國人記住的名字,也是我國最大的洋蔥種植、加工、流通、出口一體化產業基地,以及品質最佳的基地。酒泉洋蔥種植面積穩定在16萬畝左右,年產量100萬噸,占到全國洋蔥產量的十分之一。
河西走廊的洋蔥,是甘肅蔬菜出口國外的主要品種。
攝影/邱新生
沿著絲綢之路傳來的,還有胡蘿卜,嘉峪關泥溝胡蘿卜、永昌胡蘿卜,暢銷寧夏、西安、新疆。還有從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番茄,如今在酒泉的茫茫戈壁上,藏身于現代化的溫室大棚。
河西走廊的溫室蔬菜大棚。
攝影/張自榮
黃河兩岸:大河灌出鮮嫩滋味
黃河流經甘肅的土地并不多,但也滋養出眾多水靈靈的蔬菜。比如劉家峽的櫻桃西紅柿,以及莖如白玉、葉似黃金的蘭州韭黃。
蘭州韭黃,麥草下的“黃金”。
攝影/嚴肅
蘭州種植韭黃,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因其生長時被麥草覆蓋,韭菜葉形成“自然卷”,被稱為麥草下的“黃金”。如今,蘭州韭黃的種植方法還是延襲古法——“麥草覆蓋”,只收一茬,所以價格昂貴,是甘肅人逢年過節送禮的佳品。無論炒著吃,還是包包子、餃子,它都是舌尖的至鮮。
白如凝脂的蘭州百合,是世界唯一可食用的甜百合,吃起來脆嫩香甜,蒸炒燉炸烤總相宜,西芹炒百合也許是最為流行的百合炒菜。
蘭州的百合到底有多水靈靈呢?當蘭州冬天供暖的室內干熱無比時,若是聽到返鄉的孩子輕咳兩聲,正在做百合的蘭州父母,可能會把百合中央的那一點兒百合芯拿去給生吃,甜脆入喉,空氣里的燥熱也仿佛會消一大半。
七里河區,是蘭州百合主要的種植地。
攝影/嚴肅
隴東南:蔬菜是面條的點睛
河西走廊的蔬菜是絲路商道的見證,黃河沿岸的蔬菜是一派水靈靈,隴東南種的蔬菜,則就像是為了做好一碗面而生。
比如甘肅最著名一碗面——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其中的“三紅”,就來自用甘谷辣椒做成的油潑辣子。
甘谷曬辣椒的場面,仿佛給大地涂口紅。
攝影/張自榮
香氣濃郁的牛骨湯是牛肉面的靈魂,香而不辣的甘谷辣子,則是牛肉面的點睛之筆。兩勺辣子,讓一碗面香氣炸裂。哪怕不放進面條里,油潑辣子也是甘肅人的一道菜,“蘸饃拌面肉不換”。
除了牛肉面,隴東南人最常吃的漿水面和漿水攪團,也要有蔬菜點綴。炒韭菜,或者腌韭菜,最適合搭配漿水飯了。而甘肅最好的韭菜,就來自“韭菜之鄉”——天水武山縣。
至于打鹵面和臊子面,怎么能少了慶陽的黃花菜呢。
這是古人的“忘憂草”,和香菇、木耳、冬筍并稱四大素山珍。嫩黃花焯水厚可以爆炒或涼拌,干品可以用來燉肉,甘肅人的打鹵面和臊子面,柔韌的黃花菜永遠是最鮮亮的點綴。
慶陽有全國面積最大的黃花菜種植基地,達到70萬畝以上。栽培時間已超過兩千年,在這里,你能見到“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美景。
一直往南,打鹵面和臊子面的另一“靈魂”——黑木耳,來自隴南康縣的密林旁邊。而隴南因為濕潤的氣候,更是給漿水面帶來最豐富的花樣——最常見的芥菜(春不老)、水靈靈的蘿卜纓、傳統的大白菜、帶著清香的芹菜,乃至大蔥蒜苗,給隴南人的漿水帶來層層疊疊的風味。
露天栽種的黑木耳,在“中國黑木耳之鄉”康縣就能見到。
攝影/冉創昌
當然,說起隴東南最著名的“蔬菜”,大概很多人都會說是土豆。俗話說,甘肅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土豆整顆吃是主食,切成片、切成絲放進鍋里一炒,它就是一盤菜。甘肅人的早餐菜夾饃,也是土豆牢牢占據C位。
以上這些“地標蔬菜”,并不足以讓甘肅躋身全國五大商品蔬菜基地的行列,造就這一“奇跡”的,是甘肅中部,綿延在寒涼山地里種植的娃娃菜、西蘭花、甘藍、萵筍、菜花等等,它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高原夏菜,這是甘肅農業最具特色、知名度最高、最有競爭力的名片。
高原夏菜,甘肅最亮眼的蔬菜名片!
高原夏菜,也就是夏季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生長的蔬菜,它們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7—25攝氏度之間,而甘肅中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正滿足這個條件。
大棚里栽種的高原夏菜。
攝影/張自榮
甘肅人種植高原夏菜,其實不過二十年的時間。早先種植著小麥、胡麻,收入不高不穩,西蘭花、萵筍、甘藍這些還都是販賣過來的南方蔬菜。直到地膜出現,現代農業走上高原,“南種”也可以北種,這里才成為夏菜種植的“熱土”。如今,我國的“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甘肅都是最主要的源頭基地,外銷量達到總產量的60%以上。
甘肅高原夏菜種植的氣候分布。
制圖/孫璐
高原夏菜能成為甘肅最耀眼的蔬菜名片,原因有三:品質好、產量高、有銷路。
品質好不用多說,與“地標蔬菜”一樣,因為甘肅大部分地方干燥少雨,再加上高原地區寒涼,極少有病蟲害,再加上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機物積累。
產量高,是因為甘肅地勢多樣,同一塊區域,可以按照海拔的不同,種植不同的蔬菜,滿足不同種類蔬菜的同期生產,又有利于分期播種和分批上市,產品種類豐富,同時避免集中上市造成的市場壓力。
有銷路,同樣重要。每年5月至10月,南方“熱不堪言”,臺風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比較頻繁,蔬菜生產受到影響,供給嚴重不足。此時正是高原夏菜大量上市的季節,它們源源不斷流向南方26個城市的近100個蔬菜批發市場乃至中東亞市場,帶去黃土高原的清香,彌補了沿海地區夏秋兩季蔬菜供應的缺口。
甘肅的高原夏菜,暢銷于長三角與大灣區。
制圖/孫璐
每年夏季,甘肅的高原夏菜在長三角、大灣區的蔬菜總量中占比10%—20%。杭州是高原夏菜最大的輸出地之一,蘭州的包包菜,還被杭州人親切地稱呼為“蘭包”。最輝煌的時候,甘肅的蔬菜曾在杭州、廣州商超里占據外地產區輸入葉菜市場的三分之一,與云南菜、壽光菜互為補充和競爭。
正因為如此,甘肅發展成為我國蔬菜市場中不可缺少的“高原夏菜西菜東調”主產區。而中心樞紐,就在省會蘭州。
蘭州,為什么是甘肅“菜心”?
稱蘭州為“菜心”,絕不只因為蘭州是甘肅省會,無論是從甘肅還是全國來看,蘭州本身就是蔬菜種植大市,素有“蔬菜瓜果之城”的美譽。2021年,全市超過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的是蔬菜,產量達208.26萬噸,其中90%以上是高原夏菜。
每年夏天,從蘭州開出的貨車,牽動著東部地區的餐桌。
攝影/嚴肅
蘭州榆中縣,正是高原夏菜的源頭,與最大的產區。位于榆中的蘭州國際高原夏菜采購中心,是整個西北最大,全國第三的蔬菜產銷基地,和“北菜南運”的大型集散中心。蘭州人也常去那里逛,買菜買水果,物美價廉。不遠處的蘭州大學榆中校區,也被學生戲稱為榆中高原夏菜研究與生產基地。
蘭州的另一個優勢,是發達的交通網絡。
隴海線、包蘭線、蘭新線、蘭青線等5條鐵路交匯于此,11條國家級高速公路通達八方,無論從蘭州去往南方的哪個城市,開車一天左右便可到達。交通優勢,是高原夏菜的外銷率達到60%以上的前提實力。
因為高原夏菜,蘭州已成為夏秋季節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也是我國“菜籃子”產品的重要供應區之一,甘肅的“菜心”,當之無愧。
今天的甘肅,早已不是大漠孤煙,早已不是寸草不生的貧瘠土地。地形交錯、氣流交鋒、日月輪換、晝夜溫差,這些發生在甘肅的天地隱秘對話,最后凝結在每一顆優質蔬菜里。
特色蔬果從這里成名,生態農業在這里生根,高原夏菜在這里安身。在現代農業與水利工程的塑造下,甘肅擔得起中國蔬菜大省之名!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中國最低調的蔬菜大省,為什么是甘肅?2022-04-12
- 甘肅省停車設施建設管理“一難兩亂”專項整治監督工作視頻會召開2022-04-12
- 甘肅省已連續五天“雙零新增”2022-04-12
- 甘肅省本周有大風沙塵降溫降水霜凍天氣2022-04-12
- 我省今年力爭新增上市公司12家2022-04-12
- 《甘肅省推進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改革實施方案》印發 全省新建商品房明年實現“交房即交證”2022-04-12
- 春修水利戰正酣2022-04-12
- 創新高,深圳去年新開工住房1528萬平…多個發展數據公布2022-04-12
- 價格有變,最高約6.6萬/平!東莞最新房價地圖出爐2022-04-12
- 江西開展無農民工欠薪試點工作2022-04-12
- 江西新農人“慧種田”2022-04-12
- 即日起,張家界市恢復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活動2022-04-12
- 【全面從嚴治黨在路上】邵陽從嚴從快整治涉糧領域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2022-04-12
- 【萬象耕新】邵東完成糞肥還田試點示范面積10.3萬畝次2022-04-12
- 奔騰不息 志在千里2022-04-12
- 飛凡汽車開啟第二輪漲價 上調幅度3千至萬元不等2022-04-12
- 馬斯克放棄加入推特董事會,繼續忙于關注人類?2022-04-12
- 金融機構長期怠于核查更正債務人信用記錄 法院:構成名譽侵權2022-04-12
- 北京4月11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4-12
- 聚焦基層丨“鏈式發展”,看山東各地如何發力2022-04-12
- 打造“水明山秀”生態品牌2022-04-12
- 山西:因隔離致基本生活困難可納入臨時救助2022-04-12
- 泰萊集團宣布將全資收購量子高科2022-04-11
- 2022中國家具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工作會議成功召開2022-04-11
- A.O.史密斯總裁邱步:打破孤島效應,才能實現智能家居的開放互聯2022-04-11
- 甘肅交通人發出倡議:讓“八棵樹”之綠沿著公路延伸2022-04-11
- 【喜迎黨代會 青年有力量】馬鬃山邊境派出所黨卓:奮斗的青春最美麗2022-04-11
- 奇瑞集團3月銷售汽車8.18萬輛 同比增長2.2%2022-04-11
- 上海寶山一村支書的抗疫承諾:盡最大努力,護村民健康2022-04-11
- 自貢自流井區工商業聯合會發動多家民企獻愛心 扶危濟困顯擔當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