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榆中縣開展撂荒地整治行動

本網記者宋芳科

春來大地,草木返青,榆中縣田間地頭,犁鏵耕作,機械轟鳴,處處熱火朝天。為守住耕地底線,榆中縣抓住春耕機會,鼓勵農戶,復墾復耕,爭取把撂荒田變成豐收田,切實開展撂荒地整治專項行動。

在榆中縣小康營鄉南北關村,多臺機械正在廣袤的田地里作業,村黨總支書記陳光紅告訴記者說:“由于南北關村距離榆中縣城較近,近兩年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紛紛外出務工,閑置土地逐年增多。為了讓這些閑置的土地發揮效益,春節過后,我們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討論,決定借鑒榆中縣小康營鄉王保營村機械化種植大蔥的經驗,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將這些即將閑置的土地整合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用于種植大蔥。”

據了解,在榆中縣小康營鄉,像南北關村一樣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閑置土地用于機械化種植大蔥的共有4個村,同時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及種植大戶共29戶。與此同時,榆中縣小康營鄉集中流轉小康營村、南北關村、浪街村三個村耕地500畝,建成春小麥試驗示范區1處。該試驗示范基地將通過篩選種植不同種類春小麥,建設高效節水灌溉滴噴灌系統,進一步提高全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延伸產業鏈。同時,通過流轉土地給農戶帶來租金收入,促進農戶就近務工獲得薪金,提升群眾收入。

連日來,在榆中縣馬坡鄉的田間地頭里,鄉、村、社干部向農民發放撂荒地耕種告知書7000余份,在利用各種媒體宣傳帶動農民復耕熱情的同時,對照圖斑,精準摸排,分辨出林地、草灘、山溝等非耕地,做到“一戶一地一策”。

“我們在爭取一戶開墾一畝的基礎上,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大麥山、丁家坡等地的耕地撂荒時間長,長滿了雜草荊棘,村委會出資租賃機械,購買種子,為村民們重新修整道路,平整耕地,免費發放糧食種子,同時因地制宜,引進岷縣渭源的藥材種植商發展中藥材產業。”榆中縣馬坡鄉孫家灣村支部書記安磊介紹。

榆中縣馬坡鄉高家灣村支部書記安成峰說:“村集體對連續撂荒2年以上,不愿流轉和復耕的承包耕地重新發包,并兌付地力保護補貼。村委會發動村里的養牛養豬致富能人開墾復耕160余畝土地,目前土地都種上了大麥和玉米。這些舉措既發展了農業,又有利于發展養殖業。”

榆中縣城關鎮龔家灣村利用廣播、橫幅、微信群等方式開展撂荒地整治宣傳。同時,結合種植規模結構,劃定整治范圍,針對一二六社在村人員多為老人婦女,無人耕種的現狀,村民將土地整體流轉到白虎山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整治利用。目前,累計整治撂荒地900余畝,計劃今年連片種植蔬菜300畝、套種玉米500畝、剩余土地種植馬鈴薯、苜蓿等其他作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