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組建愛心車隊面向急危重癥患者提供24小時就醫接送服務

原標題:■來自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八場)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強化重點區域管控盡快實現“動態清零”

我市組建愛心車隊面向急危重癥患者提供24小時就醫接送服務

3月22日,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八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副市長楊德智通報了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

楊德智表示,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蘭州市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采取堅決果斷防控措施,切實維護好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截至3月21日24時,蘭州市累計確診本土病例120例,其中城關區26例、七里河區49例、西固區12例、安寧區10例、紅古區5例、永登縣7例、榆中縣11例,無癥狀感染者113例,其中城關區34例、七里河區43例、西固區7例、安寧區15例、永登縣7例、榆中縣7例。本土病例已累計治愈出院7例,均轉入康復治療。3月21日我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無癥狀感染者24例,均在定點醫院集中救治,目前患者整體情況穩定。

當前,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團結一致,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第一要務”,持續強化重點區域管控、加快核酸檢測、提升流調摸排等工作,盡早盡快實現“動態清零”。

一是加快核酸檢測流調排查。蘭州市組建市縣兩級110個核酸檢測應急小分隊,遵循初篩陽性流調線,迅速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員,快速管控并按照應檢盡檢的原則,精心劃定、適當擴大核酸檢測范圍,從快從細做好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對涉及區域實施封閉管控,開展環境采樣和消殺。圍繞“不擴散、不外泄,控總量、早清零”目標,進一步強化力量,完善措施,從3月18日晚開始,我市利用周末時間,適當限制人員流動,有序開展主城四區“三天兩輪”大規模核酸深化篩查檢測工作,以小區為單位地毯式排查潛在風險人員。兩輪累計核酸檢測采樣430.8萬人。

二是及時落實賦碼轉碼管理。為了盡快戰勝疫情,對確診病例時空伴隨者、重點區域(場所)駐留人員、中風險區駐留人員,來自中高風險區且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人員和在第一入境地結束14天集中隔離返蘭,居家健康監測期間的入境人員被賦予黃碼,在實施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給廣大市民朋友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不便,望理解、支持和配合。對于重點區域(場所)駐留人員和中風險區駐留人員,在三天內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者;時空伴隨者和中高風險城市低風險區漫入人員變為黃碼后完成一次核酸檢測且結果為陰性者;第一入境地結束集中隔離的人員,返回目的地后,在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者,可以由黃碼自動轉為綠碼。對于沒有查詢到記錄,未能自動轉碼人員持相應的紙質或電子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向所在地社區(村組)申請轉碼,經縣級及以上疫情防控部門核實后將黃碼轉綠碼。截至3月21日24時,全市現有黃碼人員19.66萬人,3月21日轉綠碼14.42萬人。

三是繼續深挖細查追蹤管控。圍繞“動態清零”總方針,提高新增確診病例流調進度,對確診病例的相關風險點位和密接、次密接人員進行深挖細查,邊流調、邊管控,確保應隔盡隔、規范管理。截至3月21日24時,全市啟用隔離酒店140個、房間8481間,備用隔離點6個、房間2665間,配備專班力量2036人。全面強化集中隔離點雙點位長職責,嚴格落實“三區兩通道”、閉環管理、單人單間、環境消殺、廢棄物處置等管理規范,對隔離人員提供人文關懷,不斷提升隔離管理的服務水平。

四是全力保障群眾就醫需求。為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封控區、管控區群眾正常就醫需求,對需要就醫的群眾安排救護車進行轉診接送。統籌醫護力量和醫療資源,專門指定13家“非綠碼”醫院,為疫情防控期間“非綠碼”血液透析、孕產婦、新生兒及急重癥患者開辟綠色通道。同時,要求各相關醫院要在急診室、搶救室、手術室、病房設立緩沖區域,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病人就醫。同時,組建由100輛出租車組成的愛心車隊,面向急危重癥患者提供24小時就醫接送服務,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切實維護群眾健康權益。

五是持續加強社區防控力量。充分發揮駐守下沉機制優勢,組織動員“社工委”委員1.71萬人次、市區兩級駐守干部1.53萬人次,將786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和204名到村任職選調生全部編入屬地疫情防控工作隊伍,積極有效參與城鄉社區管控工作。在前期市直部門單位干部輪流駐守社區工作的基礎上,固定3023名干部職工全脫產駐守社區,充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力量。全市各街道社區全面推廣“小蘭幫辦”微信小程序,推行測溫、查驗核酸檢測報告、驗碼等防控政策,雙管齊下深入開展“無疫小區”創建活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曉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