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說】穩就業?促民生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被提及31次。報告指出,2022年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更高。為實現就業目標,報告將“著力穩定市場主體保就業”單獨列為工作任務之一,并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就業”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且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說明黨和政府對“穩就業”的重視程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涉及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只有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民生才有保障,發展才有活力。整體而言,要完成好穩就業這一更加艱巨的任務,既要在政策層面等高處著眼,更要在具體措施等細微處著手,從而實現系統求解。

所謂高處著眼,就是在宏觀政策層面彰顯就業優先的目標導向。報告提出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優先實施,各類專項促就業政策要強化優化,對就業創業的不合理限制要堅決清理取消。無論是從目標定位、政策制定還是服務供給,圍繞穩就業這一重心,都有充分的考慮和具體的方向。比如,報告中明確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是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壓艙石”。

所謂低處著手,就是關注和關懷就業群體,突出結果導向。近段時間,圍繞就業問題,代表們提出了不少建議,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比如,年輕人到底是應該進工廠還是送外賣,職場“35歲門檻”該如何打破等議題,就是非常具體的關懷。針對這些具體的問題,如何找到解決的路徑,全社會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哪些問題需要尊重市場的選擇,哪些勞動權益需要制度完善來保障,職責必須明晰,行動必須跟進。

比如,作為重要的就業渠道,靈活就業在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居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左右。如何發揮靈活就業的“蓄水池”作用,關鍵還是要觀照靈活就業群體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險參保難、職業發展空間窄等現實問題。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就業,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穩就業任重道遠,唯有上下聯動、合力紓困,才能完成這一任務。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直面“難點”,找到“痛點”,疏通“堵點”,穩就業才會有更多支撐點、更多突破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