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馬暉玲:加快飼草本土品種選育

據央視農業農村頻道“中國三農”欄目,來自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視頻采訪室的連線報道——

主持人:飼草是牛羊等食草類動物的重要飼料,隨著我國居民對牛羊肉和奶業的需求不斷增長,飼草特別是優質飼草供給尤為重要,請聽來自甘肅農業大學的全國人大代表馬暉玲教授,帶來她的綠色思考。

馬暉玲:目前,飼草的種植,大多數都是在鹽堿地、坡地上來進行的,具備配套灌溉、機械化耕作等基礎條件的地塊其實不多,所以導致產量不高,品質優質化的比例就比較低,種植效益不佳,這些因素就制約了飼草產業質量的提升。

主持人:即便在具備機械化耕作的地塊,飼草種植機械的缺乏,也是制約飼草發展的因素。

馬暉玲:飼草的機械化程度比較偏低,大型的飼草收獲加工機械,大多數是靠國外引進的,適宜丘陵、山地、人工飼草生產的小型機械裝備比較缺乏。

主持人:除了耕作條件,目前,飼草優良品種的選育還存在不足,制約了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馬暉玲:由于我國飼草品種選育起步較晚,品種的擴繁滯后,總量的供給不足,(要)解決飼草種業的“卡脖子”問題,國家、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草種的研發,生產的投入力度,要研發出高產、優質、多抗,易機械收獲的本土草種,來滿足飼草行業以及企業發展對我們優質草種的需求。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