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立體化堅固防線 守護湘西南綠色屏障——懷化市森林防火工作記事

盧 環 向繼紅 易秋圓 朱躍軍

近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作出批示,懷化市森林防滅火經驗和做法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值得其他市州學習和借鑒;向他山之石借成功之法,提高本地區本單位森林防滅火的水平和能力。

懷化地處湖南西南部,是全省第一林業大市,森林覆蓋率71.04%,林地203萬公頃,占比全省六分之一,有“湘西南綠色屏障”關鍵部位之稱,森林防火任務艱巨。近年來,針對森林防滅火新形勢,該市創新工作思路,以“物防、技防、人防”立體化堅固防線,從體制機制、技術手段、力量組合、動員方式等,形成了森林火災預防、監測、撲救反應敏捷、措施有力的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創造了可復制的經驗。近5年來,該市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守護好了湘西南綠色屏障。


【資料圖】

強基礎,防火工作有“物”可倚

在長期的森林防火實踐中,懷化市強化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層工作管理,確保工作有“物”可倚。

強化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在以前建立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基礎上,今年初開展“森林防火基礎能力提升兩年行動”。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加強各部門之間統籌協調。4月19日召開市政府常務會,傳達學習全省森林防火現場會會議精神,明確了全市兩年行動任務總量,并以市政府辦名義下發《懷化市森林防火基礎能力提升兩年行動(2023-2024年)實施方案》; 5月18日在沅陵縣召開全市森林防火現場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全力推進。與國網懷化供電公司率先建立了懷化市林區輸配電線路森林防火通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結合生物防火林帶、隔離帶建設積極推進通道植被移植、置換等工作,建立輸配電線路通道治理長效機制。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來,該市整合利用森林質量提升補助資金、造林補助資金、油茶和產業發展示范補助資金等林業財政項目資金,在符合規劃要求的情況下,整合使用在需要修建林火阻隔系統的位置,在林分改造和新造林時密植防火樹種。充分利用“雙重”項目建設資金,將林火阻隔系統和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設納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統籌協調林火阻隔系統建設與儲備林項目,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施工,切實發揮森林經營單位在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責任。積極對接國網公司、鐵塔公司開設輸配線走廊,換種油茶防火林帶,沅陵縣探索高壓輸配電線路下砍青建設油茶防火林帶的典型經驗被國家林草局推廣。全市林火阻隔系統與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設項目1至7月完成投資1.83億元,占年計劃的140.84%,高于全省行業進度(54.96%),位居全省前列。到目前,新建生物防火林帶733公里,生土隔離帶已完成654公里,防火道314公里,新增蓄水池(罐)20790立方米,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強化基層工作管理。將“兩年行動方案”建設任務納入林長制、市對縣年度績效和重大項目建設考核,對各縣市區建設情況實施動態管理,適時組織聯合督查,定期通報情況,確保“兩年行動方案”取得預期成效。

強創新,監救手段精準高效

懷化市一直重視森林防火工作,有著許多開創性的做法,一些經驗曾在全省推廣。今年來,該市以創新為前導,以補齊短板為目標,持續升級技防體系,不斷提升監測、撲救能力。

創新模式實現智能管護,提升監測能力。該市與中國鐵塔公司合作建立全面覆蓋林海的監測平臺。堅持共享和新建相結合,今年對遍布全市的700個農業、國土、水利等部門監控攝像頭進行算法賦能,快速提高全市森林防火的技防水平,對無存量攝像頭覆蓋的森林防火區域,依托通信鐵塔、電力等部門現有的站址資源進行補盲新建300個,不僅使全市森林防火監測做到了全覆蓋,還節省投資1.46億元。通過借助鐵塔高海拔的優勢,對全市重點林區、重點區域實現全天候火情監控,由過去傳統的“人防目測”模式轉變成“空中有衛星、山頭有監控、林下有巡防”的立體式監測模式,以科技力量守護懷化3000多萬畝的林海。

創新流程實現無縫對接,提升反應能力。監測平臺全天候對野外超過正常35℃的熱點和2.25平方米以上的煙霧自動監測報警。監測區域出現火情時系統將自動形成圖文信息,推送至市縣兩級值班人員,值班人員研判甄別后,通過APP快速下發指令給鄉村林長和對應區域網格員,實現由起火后撲救向見煙就查的前置處理轉變。今年來,全市通過監控平臺發現燒秸稈等違規用火行為200余起,全部實現及時制止,從源頭上打破傳統人工巡查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有效解決了監管范圍廣、難度大、易反復等問題。

創新引導實現精準撲救,提升處置能力。依托數字化智能監測、精準化靶向預警和可視化現場管理,形成了覆蓋重點、實時動態、高效精準的森林火情早期閉環管理。一旦出現火情,監控平臺根據火情發生地點路徑、火場地形地貌、火情發展情況為現場撲救人員精準繪制火場“引路圖”,為后續撲救方案的制定提供翔實數據支撐。火情撲滅后,通過平臺持續觀察,有效避免死灰復燃現象,真正實現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根本目標。今年通過森林防火監測系統發現并處置火情火警286處,均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

強責任,“萬人共防”戰力強悍

在森林防火體系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為此,懷化市大做“人”的文章,初步形成“萬人共防”的局面。

抓住“關鍵少數”,加強行政監管。進入防火期,各級黨政領導堅持帶班值守,靠前指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身體力行,親身過問、部署與推動;分管市領導及聯縣領導多次深入一線、抓點包片、壓實責任。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銜接好“防”和“滅”的責任鏈,重點防火期全市共下沉11743名干部到基層一線加強防火力量。

抓好行業管理,建強護林網絡。以林長制為依托,全面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護林員”的五級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各級林長7830人,護林員8311名,監督員963名,執法員487名,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巡。

抓好隊伍儲備,增強應急力量。組建半專業撲火隊伍31支、人員1119人,應急森林消防隊20支、739人,群眾森林消防隊2302支、4.94萬人,實現鄉鎮、村組全覆蓋。高火險期,各級森林消防隊伍全員在崗在位,保持臨戰狀態。今年7月16日13時49分,靖州森林防火智能監控平臺發出警報,該縣太陽坪鄉土溪八龍村發生火情。縣、鄉、村3支滅火隊伍迅速趕往現場,僅26分鐘就將火撲滅。該市還強化協同演練。每年開展市級林業、應急、公安等多部門協同作戰的森林防滅火實戰演練1次以上,每個縣市區、鄉鎮每年定期演練,確保高火險期內應急隊伍能隨時拉得出、用得上。積極開展森林消防技能培訓和比武,強化“以水滅火”演訓和實戰運用,提高了早期處置能力。

(一審:謝振華 二審:余畫 三審:文杰)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