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姍姍 蔣 濤 徐 雙 邱 琳
9月底的資江河畔,暑氣漸消,迎著朝陽,不少跑友沿著資江風貌帶暢快奔跑。在三國文化走廊,臨時起意加入跑步隊伍的吳先生說:“看大家都在一邊運動,一邊欣賞兩岸美景,很受感染,忍不住跟著跑了。你看這文化走廊,多氣派,聽說是全世界最長的,在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呢!”
(資料圖)
南濱江路。
作為益陽資江風貌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后一個項目,三國文化走廊將于近期正式完工。資江風貌帶全長12.3公里,總投資近50億元。
2016年2月,益陽市委、市政府組建資江風貌帶建設指揮部全面啟動建設,7年時間,一條連通南北的益陽城市西環線,一條西起青龍洲大橋、東至清水潭大橋下游、北到五一路、南抵濱江路的資江風貌帶終于完整展現在世人眼前。
重塑“資江十景” 鑄造“文化品牌”
益陽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文脈綿長。
烽火臺。
悠悠資江水,孕育了益陽古城獨特的三國文化、簡牘文化、碼頭文化、宗教文化、書院文化等多元文化,催生了現代工業與商業文明。資江風貌帶沿線遍布著將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明清古巷、薈萃三國文化的古跡走廊、盡覽資江十景的創意浮雕墻、彰顯地域人文的三周文化廣場、體現明清時期科舉文化的文昌廣場、強化城市文化空間概念的白鹿灣廣場、感受風吹落花香兩岸的十洲公園,還有陳列春秋戰國時期文脈的兔子山遺址公園、展示銀城文化傳承的龍洲書院和故城遺址等文旅地標,人文薈萃,風光旖旎。
地以人傳,城以景聞。一個城市的人文景觀,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和民俗風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坐標,是一個城市的集體記憶。益陽人無法抹去從小聽長輩講“資江十景”的掌故,那些盛景鐫刻于益陽地志: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云樹,白鹿晚鐘,慶洲漁唱,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十洲分漲。
物換星移,滄桑變遷,古人詠嘆的資江十景詩文穿越千古,流傳至今,很多地點樣貌卻日漸鮮為人知。資江風貌帶建設之初,就是想要喚醒沉睡的歷史,再現益陽舊時模樣,打造益陽的“清明上河圖”,弘揚益陽的歷史和文化特色。以“尋找城市歷史痕跡,重塑城市文化品牌”為理念,將部分特色老建筑保留,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同時根據景觀分區需要新增具有現代感及文化主題的服務性建筑,形成煥然一新的景觀效果,不同時期的建筑風貌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體現出城市建設及文化的延展性。資江風貌帶這條獨特的風景線,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推動城市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品質提升。
益陽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著名三國古戰場,歷史底蘊積淀深,挖掘利用潛力大。關公單刀赴會的故事流傳極廣,魯肅堤、龜臺山、諸葛井、馬良湖等三國遺址也保存完好。在此基礎上,青龍洲公園立足于挖掘場地文脈,打造成了一個具有三國特色文化的江心公園,自去年底開園一直游人如織,廣受好評。即將完工的三國文化走廊項目,更是致力于為市民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三國歷史、感悟三國文化魅力的好去處,圍繞“千年益陽城、單刀赴會地”整體形象定位,主要由亭臺樓閣、船篷軒和文化墻三部分構成。文化墻設計長度2530米,由三國成語、三國故事、名家書法等約694幅浮雕畫組成,為我國已知最長的文化墻,既彰顯了益陽三國文化底蘊和千年古城內涵,同時對改善益陽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有著重要意義。
建設“兩岸十景” 提升“城市顏值”
每當華燈初上,霓虹閃爍,美輪美奐又充滿詩情畫意的資江兩岸讓市民和游客贊嘆不已。一位曾在益陽任職的領導談到他多次私訪資江風貌帶時的感受:“晚上到處燈光閃爍,一派安樂祥和景象,市民與游客臉上洋溢著幸福感、獲得感,顯示出千年古城的生氣、活力與發展張力。”
文昌閣夜景。盛有為 攝
這是如今目之所及的資江風貌帶,但是七年前,資江兩岸不少路段都是雜草叢生,坑坑洼洼,晴天揚灰,雨天泥濘,一到汛期便有漫堤的風險。以打造產業帶、生態帶、安全帶、休閑帶、文化帶為目標的資江風貌帶,是益陽市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民生項目。建設內容重點為“水、岸、路、園、橋、隧”六個方面,分別為益陽城市西環線(青龍洲大橋、白馬山路延伸線、虎山路)、南北濱江路、揚帆路、資江風光帶提質改造、迎賓東路提質改造。其日益完善的過程,便是整個城市面貌逐漸升級蝶變的過程。
2019年開工的北濱江路會龍山大橋至西流灣大橋段提質改造工程位于益陽老城資陽區中心地段,人口稠密,房屋破舊,原有道路狹窄、路面破損,雨污管網混亂不暢,管線雜亂無章,供水、排水、光纜、電纜及變壓器移裝量大。施工管理負責人劉勝男說:“按照輕重緩急、統籌推進、分步實施、加大投入的原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管理,終于圓滿完成施工任務,非常不容易!”北濱江路會龍山大橋至西流灣大橋段的建成,串聯起資江風貌帶景觀區域,進一步提升了資陽區的城市形象,并對資江北岸濱江區域的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精雕細琢的文昌閣是資江風貌帶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文昌閣為資江風光帶提質改造工程的一部分,位于資江北岸江堤之上,工程于2018年10月破土動工。項目主體由一樓兩亭三位一體的建筑構成,取古代科舉三甲之意,祈福益陽文運昌盛、人才輩出。文昌閣內建筑大部分為木質結構,木質結構間沒有用到一顆釘子,均采用中國傳統接榫工藝打造連接,且美輪美奐的閣樓內彩繪均由工匠手工繪畫上色。閣樓各部位的彩繪共計800余幅,面積約600平方米。
“鋼鐵巨龍”青龍洲大橋是資江上方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斗魁塔夜景。
2021年7月16日竣工驗收的青龍洲大橋,是全球首座采用鋼—UHPC組合矮肋橋面板的自錨式懸索橋,該橋在保證整體強度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了自身重量、延長了使用壽命。青龍洲大橋是益陽市“十三五”規劃期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對完善益陽市城市路網,改善兩岸交通,緩解現有城市交通壓力,加速資江兩岸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益陽主動融入長株潭城市交通群至關重要。
抓好“生態治水” 打造“海綿城市”
“生態理念”是貫穿整個資江風貌帶建設的重中之重。以“ 一水”“兩岸”“兩路”“五橋”“十景”為建設重點的資江風貌帶及城市西環線建設綜合工程,是集防洪保安、生態觀光、城市交通、休閑健身和產業園區開發于一體的重大民生工程,為益陽抓好“生態治水”、打造“海綿城市”做出了先行嘗試。
資江風貌帶項目多位于資江河畔,受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各級河長辦等部門的高度關注,在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河道管理等方面要求極高。為高位推進項目建設,守住“生態”與“安全”的底線,資江風貌帶建設指揮部始終堅持由常務副市長任項目指揮部指揮長,由市人大常委會一名副主任擔任常務副指揮長,由市政府一名副秘書長及市城投集團董事長擔任副指揮長,各職能單位技術人員以及市城投集團抽調的員工常駐。前后歷經領導異動,但各項目建設過程中踐行生態理念、嚴格質量把關的決心沒有變,市城投集團恪盡職守、孜孜以求的責任感沒有變,承建方中交二航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沒有變。各方始終堅持風貌帶景觀工程和諧統一,打造老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場所,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上圖:資江風貌帶整體鳥瞰圖。
下圖:青龍洲大橋航拍圖。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益陽資江風貌帶建設指揮部提供)
為了保證每一個節點都有益陽特色、符合未來發展定位,指揮部邀請眾多設計師做具體規劃,眾多名家做方案指導,并將生態理念貫穿項目始終。每一處規劃設計,無不蘊涵著資江風貌帶建設者們對歷史尊重、對未來負責的情懷與使命。
資江風貌帶(北岸會龍山大橋至龍洲大橋)提質改造項目結合新時期生態城市建設要求,對駁岸重點實施“三改”原則,即“豎改坡、直改曲、硬改軟”。項目建設施工之前,便對其防洪能力作了充分論證和提升規劃,取得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行政許可判定。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盡可能多的保留綠地,增強自我調節功能,上千種花草樹木,哪個地方種什么,都經過充分論證,并在生態河道建設和水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傳統的邊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堅硬的砌石及噴射混凝土等灰色工程,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和諧,與資江風貌帶“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相悖,經過多方多次討論研究,決定在資江風貌帶路基填筑中加入生態格賓網材料后,再分層填筑,最后鋪筑草皮,種植喬、灌木。生態格賓網由高鍍鋅鋼絲或熱鍍鋁鋅合金鋼絲編織而成,具有很好的柔韌性、透水性、耐久性以及防浪能力等優點,而且具有較好的生態性。施工方項目負責人馬威介紹,這樣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風浪侵襲而被破壞,又保持了水體與坡下土體間的自然對流交換功能,實現了生態平衡,既保護了堤坡,又可增添綠化景觀。
益陽人民珍惜這些歷史遺產,資江風貌帶建設者們將寫好這篇新時代的文化篇章,使之成為提升益陽城市形象的又一張燙金名片。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 因為風貌帶 愛上益陽城2023-09-27
- 240艘客運船舶“體檢”2023-09-27
- 人人都要懂消防2023-09-27
- 世界最高斜拉橋橋塔常泰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2023-09-27
- 大數據助政企高效溝通2023-09-27
- 煙臺至大連航線迎檢2023-09-27
- 武漢房交會期間 購首套房給予契稅應繳額度補助2023-09-27
- 我們的節日|鄰里游園迎佳節2023-09-27
- 護航未成年人成長|帶著萌娃學安全2023-09-27
- 文明實踐在行動|草原書屋飄書香2023-09-27
- 以“練”筑防 臨“震”不亂 我市舉辦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2023-09-27
- 聯合執法專項檢查保護亞運知識產權2023-09-27
- 西寧:首套住房最低首付20% 限售政策暫緩執行2023-09-27
- 旭輝永升服務2023上半年收入31.84億元,同比增0.7%2023-09-27
- 旭輝永升服務2022年收入62.76億元,同比增33.5%2023-09-27
- 中秋、國慶假期 株洲百余項文旅體活動嗨翻天2023-09-27
- 15857360782 158057350012023-09-27
- 南湖區舉行 新能源電摩項目簽約儀式2023-09-27
- 中行嘉興平湖支行 開展存款保險集中宣傳活動2023-09-27
- 海鹽武原 千年古城迸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2023-09-27
- 2022胡潤百富榜:李嘉誠家族排名第四,許家印財富減少400多億元2023-09-27
- 可享六項獎勵!河北六部門聯合發文推進裝配式建筑工作2023-09-27
- 重磅!無錫安置房、經適房土地出讓金新標準公布!2023-09-27
- 宜良縣以小見嚴糾“四風”固“堤壩”2023-09-27
- 五華區應急管理局加強廉政風險排查2023-09-27
- 建業實業:擬2968萬港元收購日本大坂一間酒店物業2023-09-27
- 亞廈股份:財務總監孫華豐辭職2023-09-27
- 智領未來,居然之家攜手行業品牌布局智能家居新生態2023-09-27
- 高新發展:子公司聯合體中標高新區高投芯光智造園項目2023-09-27
- 旭輝永升服務:匿名指控對業務運營并無影響,9月27日復牌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