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武原 千年古城迸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撰文 陶 瑋 王夢婕

從千年古城,到濱海新城,再到高鐵新城。武原,這座活力之城,成就了多少傳奇和佳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武原街道(城投集團)緊緊圍繞“狠抓落實年”主題主線,堅持“四敢爭先”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干、奮楫爭先,充分釋放體制機制活力,深化改革創新賦能,經營主體活力迸發,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城市能級持續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武原街道(城投集團)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9.21億元;企業研發費用投入2.47億元,同比增長15.6%。固定資產投資49.82億元,其中制造業投資2.89億元,同比增長11.9%。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18.76億元,同比增長31.2%;限上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營業額分別達32.4億元、9.15億元、1.5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共富根基

上個月,海鹽縣武原街道與北京煜邦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年產10GWh儲能系統建設項目在北京簽約。項目總投資10億元,分三期實施,全部達產后產值超100億元。這是煜邦電力繼2018年在武原街道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后的再次投資。

“本輪二次擴投,正是看好武原優越的營商和發展環境,產業配套、幫扶政策等一應俱全,沒有磨合期,幫助我們企業盡早投產。”北京煜邦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汪三洋表示。

“這個項目從接洽到簽約歷時僅一個月。”武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街道專班成員多次赴京商談項目細節,為企業量身定制面積、層高、荷載、電梯等均符合企業生產需求的工業廠房。接下來,街道將一如既往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對接,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為項目早落地、早投產保駕護航。”

作為海鹽經濟發展的一大主陣地,武原街道聚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全力以赴拼搶“大好高”優質項目落地。在排摸企業需求的基礎上,武原街道有針對性地提供“1+1+N”企業專員服務,給每家企業都配有1個班子成員、1個工作人員和N個專職網格員,圍繞企業發展規律,做好做優機制流程上的“減法”、服務保障上的“加法”,做到企業有求必應、企業無事不擾,同時提供“周三助企日”服務,組織執業律師進企業開展“法治護航”“法治體檢”等活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切實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沒想到項目能夠這么快就開工,武原街道的服務溫度和力度堅定了我們企業發展的信心。”銳垚生物負責人錢麗說。今年上半年,銳垚生物總投資3000萬美元的天然營養素項目在武原街道正式開工,從土地掛牌并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正式進場施工,歷時僅一個月。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看好武原,加碼武原,深耕武原。截至目前,武原街道完成招大引強項目3個,完成年度任務的300%;合同利用外資2542.75萬美元,完成年度任務的211.9%,實際利用外資1816.34萬美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91%。

提升城市品質 打造共富典范

“老街復古且潮,是我鐘愛的范!”剛剛過去的周末,在北大街隨處可見熱情高漲的市民和游客,探尋歷史變遷,感受文化底蘊,體驗豐富商業。

依著鹽平塘,白墻黛瓦的建筑星羅棋布,江南水鄉風格濃郁,白天夜晚,景色各異。大家興奮地看到老街變年輕、變熱鬧了!

北大街,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曾是海鹽古城“北門”的交通要道,一度繁華。然而,上世紀90年代后,北大街日益衰落。如何從發展、民生和治理多個向度,對北大街實施更新,成為各界關注。海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級,聽取對北大街更新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做好同題共答,尋找“高質量的可持續的更新模式”。

傳統對接現代,古風演繹時尚。今年6月,北大街重裝回歸。由南至北按漸變的方式展現傳統與現代,新與舊相融的建筑和景觀風貌,全方位打造一個微度假商業與精致生活主題的街區,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和體驗,既滿足群眾生活的需要,又兼顧生態、文化和發展的需求。

北大街的嬗變是海鹽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以“千年古縣、江南水鄉、濱海新城”為核心理念,以打造“灣北花園、人文景城”為內涵的“杭州灣面海第一城”為目標,海鹽全面開展“五大工程、五篇文章、五大板塊”的“三個五”工程,確保到今年年底,主城區品質有效提升,濱海新城深化打造,城西區塊提速發展,高鐵新城啟動開發,城市形象進一步改善,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城市特色進一步彰顯,杭州灣北岸璀璨明珠上的第一抹亮色更加亮麗。

“帶孩子過來看看展,感覺很不錯。”走進今年6月落成開放的海鹽縣文化藝術中心,寬敞明亮的展覽中心飄著書墨香,市民們流連在各地書畫家的作品前,陶醉在藝術的海洋中,更有不少周邊縣市的愛好者前來觀摩。

作為海鹽“六大中心”項目之一的海鹽縣文化藝術中心位于縣城西部,城市“綠肺”天仙湖公園內,用地面積10.79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4.08億元,是海鹽縣城新的文化客廳,將持續增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文藝需求。

道路、橋梁等一批批重大項目全面推進,杭州灣日出觀景平臺、全民健身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標志性工程有序建設……今年以來,武原街道有機更新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2.12億元,在建項目共44個。全年實施道路有機更新項目23個、口袋公園項目14個,現已完成道路有機更新15條、公園建設5座。

保障群眾所需 打造共富磁場

群眾的幸福感究竟從何而來?

推門見綠,汽車有可停放的地方,智能垃圾桶在小區一角迎來送往,改造一新的老舊小區讓人認不出過去的模樣……對武原人來說,和諧宜居,就是幸福生活的鮮明注腳。

來到武原街道棗園社區新城花苑,用實線劃設的“親情車位”十分醒目,為回家看望父母的子女提供6小時的免費停車服務。

“現在,我女兒來看我方便多了,想來就來,隨叫隨到,而且小區停車秩序更加規范,這項舉措真的很暖心!”設立“親情車位”后,在新城花苑居住20多年的金阿姨第一時間去物業管理處給女兒的汽車進行報備,感受到了女兒時刻在身邊的喜悅。

從老舊小區改造,到設立“親情車位”,正是武原街道基層治理“由表及里”的縮影,通過發現細微的需求,聽見沉默的需求,從而以更好的供給滿足需求,用最佳的資源服務群眾。

“在社區家庭醫生巡診點配藥太方便了,不用坐幾十分鐘公交車去大醫院,省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72歲的施阿姨在社區“家庭醫生巡診服務點”測量血壓,拿著醫囑購置常用的降壓藥。

武原街道工作人員在走訪時,常常聽到居民關于自己居住的轄區內沒有衛生服務站、坐車去醫院配藥費時費力等煩心事,居民們對于在家門口能夠就近就醫的愿望非常強烈。

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今年初,武原街道在文昌社區試點設立了海鹽縣首個“家庭醫生巡診服務點”,并開通“家庭醫生巡診車”,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醫療服務。

在此基礎上,家庭醫生簽約減免一般診療費(掛號費)項目被列入武原街道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嬰幼兒是“最柔軟的人群”,“幼有善育”事關千家萬戶和未來發展。如何給居民提供科學合理的育兒服務?今年3月,武原街道在文星社區建起家門口的育兒站——“安星托”,被嘉興市計生協會命名為嘉興市嬰幼兒服務特色“小屋”,是海鹽縣首家市級嬰幼兒服務特色“小屋”。

作為家庭育兒的支撐和依托,“安星托”結合居民需求,配備1名專職管理員和7名固定志愿者,以及嬰幼兒發展所需教玩具、活動材料、圖書繪本、兒童桌椅等設施,組織開展親子互動及嬰幼兒教育成長系列活動。接下來,這項工作將在武原街道全面鋪開。

“早晨來買菜,晚上送孫子來學興趣班,這里還有早餐店、藥店,比以前不知道方便多少。”住在海鹽縣武原街道城北鄰里中心附近的孫阿姨開心地說。

去年4月,位于百可社區和棗園社區兩個社區交界處的城北鄰里中心正式對外營業,這座集服務、商業、娛樂、展示為一體的“一站式”鄰里中心,讓以“家”為理念的鄰里共富圈已具雛形。

為更好地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武原街道從既能提供公共服務又能可持續經營的角度出發,不斷配優國有資產,助力共富進程。

今年,匯佳綜合服務中心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城北鄰里中心,圍繞新型社區服務和建設現代化鄰里空間理念,以服務海鹽縣城區一老一小為立足點,建設“吾老吾小”“城市客廳”“創業無限”等功能區,開展老幼融合、技能人才培育,以公益便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項目,滿足居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