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畔,有座詩歌圖書館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馬如蘭

曲水流觴,江畔尋花,茂林深篁,靜賞汨羅江。


(資料圖片)

一座詩歌圖書館,矗立汨羅江畔。

8月28日,種下詩歌節暨江畔·懷瑾詩歌圖書館開館儀式,在平江縣伍市鎮普慶村舉行。著名作家王躍文被聘請為江畔·懷瑾詩歌圖書館榮譽館長。全國多位優秀青年詩人、詩歌藝術家見證開館。

江濤、修竹、圖書館

圖書館的入口是一片竹林。順著林間小道尋幽探秘,一路上琴棋書畫詩酒茶,美美與共。

穿過竹林,一條小溪蜿蜒而過,曲水流觴的詩歌意象與通體潔白的江畔·懷瑾詩歌圖書館在眼前展開。圖書館后,是流淌的汨羅江。

近年來,平江引進湖南衛視綜藝欄目《云上的小店2》到伍市鎮拍攝,合力打造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江畔·懷瑾詩歌圖書館由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院長魏春雨設計,著名主持人汪涵參與構思策劃。

“江畔·懷瑾”出自詩人屈原的《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心若芷萱”,意為“我們手握潔白美玉,心如芷萱草一樣美好芬芳”。圖書館以此命名,讓人感受詩歌的浪漫與汨羅江的氣魄。

“圖書館由設計師繪就樣貌、當地工人鑄就骨骼,而它的精神是由來自詩人原鄉的汨羅江水澆灌、每一個平江人賦予的?!蓖艉f,希望圖書館能夠綻放出更多詩歌的光芒,影響更多年輕人愛文學、愛詩歌、愛家鄉、愛土地,愛我們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中國。

詩歌圖書館里有什么

詩歌圖書館分為平江非遺博物展、當代詩歌藝術互動展、平江當代詩歌展、平江古詩詞鑒賞墻、詩歌階梯劇場等活動展區。

圖書館一樓是平江民間文化博物展。當天展出來自平江縣阜山窯的精美瓷器、精致的長壽竹扇以及熱鬧的平江皮影戲等民間文化遺產,講述平江悠久的歷史傳承與興盛不衰的文脈。

二樓是閱讀區。在這里,館藏書籍幾乎都是詩集或者與詩歌有關的書籍,大部分由汪涵與當地熱心鄉友捐贈。

開館當天,平江鄉友江樂興,代表北京青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向江畔·懷瑾詩歌圖書館捐贈價值60萬元的圖書。目前,圖書館有近1萬本藏書可供大眾免費閱覽,讓圖書館成為詩歌愛好者朗讀、分享、交友的場所。

館藏手稿區,展示在汨羅江畔誕生的名家詩作,由平江本地知名的書法家書寫。

平江歷史悠久、文蘊深厚,屈原、杜甫等先賢在這里留下深刻印記,向愷然、周令釗等文化名人從這里走向世界,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藍墨水的上游”。

平江民間詩歌文化繁榮至今?!疤煸涝娚纭睋碛袑⒔?萬名社員,全縣26個鄉鎮都有自己的詩社,詩歌愛好者最小的十來歲,最年長的90多歲。

讓詩歌種子開出文藝繁花

“有人說我懷揣著夢想沒有用

有人說我寫詩沒有用

有人說我這輩子都沒有用

他們嘴里的刀子很鋒利

我把怒火藏在冰天雪地

只待春雷替我發聲”

農民詩人任嘲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但他對生活、對詩歌有一片赤誠之心。

“輟學之后,我一直輾轉于各地打工,曾在工地受過嚴重的傷,也曾身無分文。但是,我覺得生活的艱難,反而帶給我最真實的體驗。”在當天的詩歌研討會環節中,任嘲我分享了他創作的詩歌《只待春雷替我發聲》。

研討會上,還有民謠音樂人程璧、“00后”詩人姜二嫚、平江詩人何跨海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詩人代表,分享他們的詩歌體驗。

種下詩歌的種子,開出文藝的繁花。

當天,圖書館外草坪上的平江當代詩歌作品展,搜集、甄選、展示出平江現當代詩歌作品。吳析夏、祺白石、曹新宇3位年輕藝術家帶來的藝術互動讓人大開眼界。

“詩歌是從土地上長出來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部梢詮奶焐祥L下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蓖踯S文認為,種下詩歌,是文化對土地的反哺,也是建詩歌圖書館的意義所在。中國自古講究詩教,孔子曰:“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庇迷姼枳鰣D書館的主題,在中國這個國度有特殊的意義。

平江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猛表示,種下詩歌節,旨在將詩歌藝術融入鄉村文旅地標,打造平江“中華詩歌之鄉”新名片,號召詩歌愛好者創作出更多有風格、有筋骨、有溫度的新作品,探索以“詩歌文化助力鄉村文旅”的新路徑。

(一審:羅江龍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