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路”變“連心路” 婁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婁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斷頭路”變“連心路”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梅花

4月13日,記者來到婁底市中心城區環保街,230米長的瀝青路寬闊整潔。這段從起點便能望見終點的城市中心支路,曾是典型的“臟亂差”,梗阻10年,終于徹底改變。

環保街位于婁星區大科街道南垅社區,東連吉星路、西接新星路,中間隔著230米的彎彎山道,阻斷了環保街與兩端主干道的通行,成為“斷頭路”。10年間,因拆遷遇阻、資金短缺等問題,道路3次啟動修建,都無功而返。因道路管網未修通,地面污水無法排入下水道,積水嚴重,經常臭氣熏天,成了周邊居民的“心頭病”。

去年11月,婁底市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瞄準群眾“急難愁盼”,實行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城發集團等部門、單位通力協作,全力攻堅打通城市交通“痛點”,以“小工程”解決民生大問題。

婁底市成立環保街項目建設工作專班,緊盯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時序進度,統籌推進項目前期報批、報建、征遷、施工等工作。充分發揮督查“利劍”作用,實行全過程、全天候督辦,實時跟蹤進展,形成督查專報,每周報送市委主要領導,倒逼項目按時保質完成建設。

項目擱置時間長,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征拆是第一難啃的硬骨頭。婁星區組建征地拆遷工作專班,由區委書記帶頭,分組包干、專人專戶、一線辦公,挨家挨戶講政策、談利弊,統一群眾思想。老黨員柳儒田系南垅社區老居民,在這里生活了40年。圍繞征拆政策、法律法規、群眾利益、城市發展需要,工作組與他溝通談心。隨后,柳儒田帶頭簽訂房屋征遷補償協議。得到黨員群眾的理解支持,項目涉及的10.5畝土地、7棟房屋10戶、5處墳,不到1個月完成征拆、遷移。

盡管項目如期動工,但居民仍半信半疑。“盼了10年,啟動了3次,都是一場空,這一次也難免擔心。”華劍首郡小區住戶楊春華說,項目動工后,他每天到現場拍照片,發到業主群。看到項目一天天推進,大家感到由衷高興:“黨委、政府為民辦了件大實事。”

4月2日,環保街人行道及亮化、綠化等附屬工程完工,竣工通車。“現在路通了,地凈了,出行安全方便,心情也舒暢了。”楊春華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