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完成50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建設并投入使用

衡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伍施施)記者從4月7日召開的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獲悉,我市搶在汛前完成了50處普適型監測預警點的建設并投入使用,上線率位列全省首位。近年來,我市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連續4年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零傷亡。

去年發布預警預報短信3萬余條

去年,我市建立了地質災害防治聯合會商機制,構建了“市、縣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村支兩委包組,監測人員包點”的責任體系,并在8個縣(市)區部署了1∶10000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項目,安裝3處綜合性監測預警設備和80處普適型監測預警設備,提高了汛期監測預警精準度。

同時,我市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對隱患點實行全覆蓋,結合“房地一體”確權調查,摸清全市農村臨坡切坡建房底數,部署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兩庫兩預警兩提升”工程,全年發布預警預報短信3萬余條,成功避災4起。

我市還分類施策,精細精準做好排危除險工作。其中,自然資源部門對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全面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鐵路部門開展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對隱患進行全面核實,指導處理;教育部門對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中小學加強防治;縣(市)區重點加強了山區公路、水利電力工程和旅游景區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處置。

完成50處普適型監測預警點建設

今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不容樂觀。目前,我市已對所有在冊隱患點和存在隱患的區段進行了全方位排查,對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調查成果中臨坡切坡建房戶進行逐戶實地核查、隱患告知、風險提示。同時,搶在汛前完成了50處普適型監測預警點的建設并已投入使用,其中,常寧10處、衡陽縣5處、衡東縣2處、衡南縣3處、耒陽市17處、祁東縣4處、南岳區2處、珠暉區2處、雁峰區1處、石鼓區2處、衡山縣2處。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構建“群眾及時報險、專家現場核險、政府組織避險”的新型防范體系,嚴格落實防災預案制度、“兩卡”發放制度,真正做到地質災害隱患“識別到戶”、防治措施“宣傳到戶”、發災風險“預警到戶”,同時充分利用衛星、遙感、位移、傳感器等監測預警手段,對災害隱患點各項動態數據進行全天候不間斷實時監測,堅持“人防+技防”,筑牢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