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依托有色冶煉龍頭企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百年礦山綠色崛起

常寧依托有色冶煉龍頭企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湖南日報3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郭華 錢輝)常寧水口山銅鉛鋅產業基地,焙燒鋅金礦產出的富余高爐煤氣,經管道輸送至發電機組變廢為寶。“金屬冶煉會產生不完全燃燒的煤氣,如果直接排向外界會造成大氣污染;現在用它們來發電,不僅可減碳減排,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常寧水口山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劉新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基地內幾家大型冶煉企業年均廢氣發電5500萬千瓦時,節約電力成本2000余萬元。

常寧水口山一帶鉛、鋅、銅等有色金屬儲量豐富,有色金屬冶煉業發達。為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常寧市以循環利用、減排增效為突破口,依托水口山有色金屬、株冶、五礦銅業3家有色冶煉龍頭企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動百年水口山“綠色”崛起。

有色金屬礦石多為金屬共生礦石,單一企業對其利用并不充分。為減少排放和降低污染,引導園內企業就地循環利用,將不完全利用的礦渣變廢為寶,產生新的經濟效益。水口山有色金屬、株冶和五礦銅業等3家企業,形成了水口山經開區內“就地循環組合”,堪稱最佳搭檔。其中1家冶煉后的礦渣,將成為另外2家進一步提取銅、鉛、鋅等產品的原材料。3家企業密切合作,大大提高了礦石利用率。二次提煉后的礦渣,再由園內新成立的稀貴金屬廠從中提取金、銀等,并萃取出鉻、砷等有害微量元素,最大限度將礦渣進行無害化處理。園區還新引進大宇、沿江、華興、德邦、金翼、玉兔鈦業、承泰化工等20余家有色金屬冶煉下游企業,將冶煉廢氣制成的硫酸“吃掉”,再“吐出”鈦白粉和磷肥等產品。

近兩年來,水口山經開區減排增效成效顯著。僅水口山有色金屬、株冶、五礦銅業3家企業,研發并投用銅鉛鋅冶煉固廢轉化一體化智能集成管控系統等成果,就實現4000多噸高品位凈化銅渣協同利用,資源化硫酸鉛渣近萬噸,無害化鋅浸出渣40多萬噸,減排污酸中和渣1萬余噸,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億多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