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滿滿:大豆創全國單產記錄背后的“新”路歷程

【編前語】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飼兼用作物,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疆地域遼闊,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且與東北大豆產業帶緯度相近,非常適宜大豆種植,大豆單產高于全國水平,是大豆良種攻關的理想之地。近年來,新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安排,擴大大豆種植。

為穩定今年大豆生產,保障種豆農民合理收益,中央農辦協調推動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統籌考慮大豆市場供需形勢、比較效益和農民種植意愿等因素,出臺一攬子穩定大豆生產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補貼、保險、收儲協同發力的一套政策“組合拳”,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釋放明確信號。


(資料圖片)

左上:冬小麥收獲后復播大豆,通過科學管理,大豆長勢喜人。左下及右圖:大豆成熟的季節,第七師一二九團各連隊的職工們搶抓晴好天氣,紛紛投入到緊張的采收工作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9月22日,兵團大豆創全國單產紀錄的喜訊振奮人心,新疆大豆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背后是怎樣的“新”路歷程呢?又有哪些干貨經驗可以分享?來!我們一起追尋。

01:高產紀錄連連看 ↓↓↓

467.24公斤 兵團大豆再創全國單產紀錄

9月22日,在新疆農墾科學院25畝“龍墾324”高產創建示范田里,國內有關專家選取1.18畝示范樣方進行實打實收,實收單產467.24公斤,兵團再次創造我國大豆的高產紀錄。

同日,在新疆農墾科學院150畝“新振豆1號”高產創建示范田里,國內有關專家選取3.49畝示范樣方進行實打實收,實收單產420.38公斤,遠超全國大豆平均畝產水平。

“龍墾324”屬高產大豆,具有植株高、節多莢多等特點。“新振豆1號”屬高油高產大豆,具有抗倒伏、莢多、籽粒較大等特點。專家組認為,2個品種采用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大豆品種增產潛力。

9月22日,在新疆農墾科學院高產創建示范田里,國內有關專家正對高產大豆鑒評。張恒斌 攝

“大豆要高產,種子要先行。近年來,新疆農墾科學院與育種單位、種業企業緊密協作,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石河子綜合試驗站站長戰勇說,從2021年開始,新疆農墾科學院積極與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合作開展大規模大豆新品種試驗示范,篩選的“石大豆1號”“新大豆1號”“新大豆23號”等6個高產品種已在生產中廣泛應用。

近幾年,兵團大力開展大豆高產創建,大豆種植區域已擴大到13個師124個團場。截至去年底,大豆平均畝產達到224公斤,其中,春播大豆平均畝產241.24公斤,復播大豆平均畝產193.2公斤,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戰勇說:“大豆高產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運用,帶動了一批種植戶提高種植能力,兵團第八師147團19連在400畝地種植的‘新大豆23號’經專家組測產,畝產達403.48公斤,創出大豆高產典型。”

鹽堿地春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創南疆高產紀錄

9月20日,新疆農業科學院邀請有關專家,對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試驗站和自治區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鹽堿地核心示范區春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收測產。經測算,此次測產產量最高的為“4行玉米+4行大豆”種植模式,玉米折合畝產1045.78kg,大豆折合畝產78.32kg,均創南疆高產紀錄。

此次測產的春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田位于喀什地區澤普縣新疆大豆育種家澤普基地,由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聯合喀什地區農業農村局、新疆天玉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創建。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試驗站站長、新疆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嚴勇亮介紹,該示范田集成北斗導航一體化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病蟲草害一體化防控、全程機械化種植等技術,首次在土壤pH8.0—8.5,含鹽量0.2%—0.3%,有機質含量0.6%—0.9%的輕度鹽堿地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

2022年,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大豆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團隊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研究列入團隊重點研究方向,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品種和種植模式篩選試驗,確立了“2+4”和“4+4”兩種種植模式,篩選出的玉米品種為鼎玉678、天玉808和登海605,大豆品種為合農71。

新疆鹽堿地春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示范田實收測產現場。新疆農業科學院供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嚴勇亮說,此次新疆春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實現了輕度鹽堿地條件下,“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一產雙收的目標。

南北疆大豆頻創高產紀錄

新疆自2018年加入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以來,加快了大豆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推動了大豆產業健康發展。

2021年10月5日,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邀請專家對澤普縣麥后夏播大豆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收測產,測得畝產330.39公斤,刷新新疆夏播大豆高產紀錄。

“2019年畝產304.8公斤,2020年畝產310.74公斤,2021年畝產330.39公斤。”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試驗站站長叢花說,“今年,我們有信心再次刷新新疆夏播大豆高產紀錄,力爭我區在全國大豆高產競賽中榜上有名。”

2018年,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在南疆設立綜合試驗站,叢花帶領團隊在南疆開展麥茬夏播大豆新品種引進篩選與示范推廣研究,先后引進大豆品種200余份,最終篩選出中黃30為南疆大豆主栽品種。

“南疆四地州冬小麥種植面積近700萬畝,大豆作為矮稈作物,非常適合麥后果糧間作。”叢花說,近年來,南疆各地州新建眾多豆制品加工廠,企業對大豆原料需求量大,團體通過推廣配套栽培技術、全程機械化作業,提高農民種植大豆水平、推動擴大大豆種植規模,促進大豆產業發展。

在南疆,夏播大豆創出畝產新高,在北疆,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模式示范田的春播大豆同樣創出畝產新高。

2020年10月1日,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石河子綜合試驗站,專家對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模式示范田的春播大豆,進行實收測產后宣布:畝產達453.54公斤,創出全國大豆高產新紀錄。

02:科技助力 ↓↓↓

開展科研攻關提高經營效益

1月6日,新疆首個大豆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新疆農業科學院掛牌成立。研究院將整合科研單位、高校和種業企業研發力量,共同開展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選育優良大豆品種,提高新疆大豆生產水平和經營效益。

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工作人員在挑選大豆種子。王志清攝

據介紹,新疆大豆產業技術研究院由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與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新疆農業科學院相關院屬單位、新疆農墾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參與共同建設。研究院將以自治區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為支撐,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資源、平臺、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加快科研成果研發、轉化、應用、推廣,為全區大豆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新疆大豆產業技術研究院副理事長張金波說,下一步,研究院將與以天玉種業為代表的企業精準對接,形成良種育、繁、推一體化的通道,聚焦新疆大豆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聯合攻關,不斷提升大豆單產水平與良種自給率,加快推進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構建新疆大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提高新疆大豆產業的規模與影響力。

麥后免耕精播大豆技術助增產

近年來,第四師農科所、農業技術推廣站經過多番論證和試驗,在選用優良適宜品種、抓好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今年開始進行麥后免耕精播復播大豆示范工作,以點帶面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

“在冬小麥原茬地直接進行免耕覆秸、搶墑帶滴灌帶播種,這樣既節省機械的種植成本,又節省種量,提高大豆的產量。”六十八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曹鑫宇說。

因采用了免耕技術,播期較往年提前3至7天。張婷 攝

“麥后免耕精播技術的應用,將對提升大豆畝產、落實大豆振興計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第四師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姚文飛表示,下一步,該站及農科所專業技術人員將持續加大復播大豆苗期和全生育期的田間管理督導工作,以實現大豆面積和單產雙提升的目標。

大豆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提高生產水平

2月27日,自治區重點研發任務專項——“廳廳聯動”大豆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及綠色農藥新產品研發項目啟動。該項目將整合國內7家科研院所和農技推廣部門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用4年時間重點開展新疆大豆病蟲草害研究,推廣綠色防控新技術,提高新疆大豆生產水平。

據介紹,該項目是自治區科技廳2022年第三批自治區重點研發任務專項。自治區科技廳、農業農村廳聚焦大豆產業技術難題和關鍵核心問題,共同凝練科技需求,確定攻關任務,聯合組織實施。項目由自治區植物保護站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石河子大學等單位共同申報,充分發揮各單位在科研、創新、推廣方面優勢,強化協同與集成,組建大豆病害、蟲害、草害3個課題組開展專題研究。

研究將對大豆病蟲草害發生規律、致災機制展開調查研究,在明確災害發生機制、特點、規律的基礎上,建立相關災害的精準監測預警體系,研發、引進、篩選綠色防控新技術、新產品,構建起新疆大豆病蟲草害綠色防控關鍵技術新模式。

“相關研究成果可有效減少病蟲草害危害損失,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為新疆大豆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自治區植物保護站正高級農藝師張煜說。

03:專家護航 ↓↓↓

嚴勇亮:甘做大豆增產的“奮豆者”

2009年研究生畢業后,嚴勇亮進入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工作。此后,他長期扎根于南疆科研基地,從事大豆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帶領團隊在大豆增產上取得重要成果。

2022年,農業農村部授予嚴勇亮“奮豆者”榮譽稱號,以表彰他扎根農村地區,為大豆增產所付出的努力。

聽農業技術員說大豆“變形記”

一顆顆小小的大豆,經過加工就成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食品,利潤空間也將大幅提升。

延伸閱讀:石榴圖說丨論營養,它才是豆制品的“冠軍”

(整合:馬新玲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網 、天山網、石榴云、精河縣融媒體中心)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