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追風逐日 哈密市如何借“光”生金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豆興軍

哈密市風光資源豐富,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充裕地區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密市建成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截至目前,哈密并網電力裝機達2460.6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達 64.1%。


(相關資料圖)

“占比64.1%相當于每發一度電就有0.641度屬于綠電,風光帶來巨大環保效益。”6月18日,哈密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副主任依布拉音·克其克介紹,截至目前,哈密累計向疆外輸送電量3177.2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約2.6億噸二氧化碳、81萬噸二氧化硫、71萬噸氮氧化物,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城子光伏園區86000塊聚光板整齊排列。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攝

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城子光伏園區目前入駐企業27家,累計完成投資79.83億元,建成并網發電規模87萬千瓦。

6月18日,“新疆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大型全媒體主題采訪團走進該園區的哈密弗光太陽能光伏電站,電站采用化合物制成的太陽能電池直接進行光電轉化,單日發電量最高值達7萬千瓦時。“這里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基地式集中連片開發。”電站站長馮天凈說。

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石城子220千伏光伏匯集站中控室。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攝

在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石城子220千伏光伏匯集站中控室,工作人員正緊盯大屏,通過監控數據遠程監測26家光伏站的設備運行數據。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在石城子光伏園區的五座光伏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7.86億千瓦時,“以2022年該站發電量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能節約標煤5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8萬噸。”技術員楊樂毅說。

中電哈密太陽能熱發電有限公司5萬千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李華攝

走進伊吾工業園,14500個“向日葵”隨太陽轉動,將吸收的陽光反射到中心位置的吸熱塔上,實現發電,這就是伊吾縣淖毛湖鎮的中電哈密太陽能熱發電有限公司5萬千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該項目于2019年12月29日并網發電,可實現晝夜連續發電,具備穩定的電力輸出和良好的調節性能。該發電站綜合部主任王天剛介紹,發電站已實現年供電量1.983億度,每年可節約標煤6.19萬噸,每年減排燃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硫約61.89噸、煙塵約19.84噸。

哈密興疆鯤鵬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儲能艙。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攝

哈密興疆鯤鵬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企業,項目總投資3.8億元,今年4月完成風電并網發電,5月光伏并網發電。“哈密不僅風光資源充裕,這里的裝備制造業完善,集群式發展讓我們能更快落地。”公司運檢員馬高強說。

伊吾工業園目前入駐新能源企業11家。今年以來,該園區充分利用淖毛湖資源富集優勢,持續加大對新能源企業的招商力度。

迎風旋轉的風葉、碧波蕩漾的光伏電板、高聳云端的吸熱塔,一幅“追風逐日”的生動畫面陸續呈現開來。“風光不是煩惱,是切實能帶給我們經濟效益的優勢資源。”伊吾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婷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