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訊:烏魯木齊一批裝備制造企業加快走向“智造”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烏克昌片區②】


(資料圖片)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悅

4月27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全媒體采訪團一行走進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各類機械設備正加緊生產,一排紅色的收獲機格外引人注目。這款最新研發的第三代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5月將亮相新疆農機博覽會。

“這臺機器喂入量和作業速度自適應匹配等十多項功能實現了智能化控制,技術國內領先。”新研牧神科技公司技術中心畜牧機械項目組研發工程師謝新亞介紹,特別是機器的動定刀間隙自動調節檢測系統,填補了國內農業機械技術空白。

“立足智能、高效、環保,我們將持續開展數字化設計與先進制造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今年將投入不少于8000萬元研發費用。力爭2025年實現大型收獲機械裝備智能化,技術水平接近國外先進水平,逐步替代國外進口。”謝新亞對企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新研牧神科技公司立足自主創新研發,是烏魯木齊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烏魯木齊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智能化升級正在進行中。公司對新型梳棉機等產品完成了工業4.0智能化升級,生產效率和紗線質量更高,紡紗成本再降。今年該公司計劃完成10億元以上訂單,其中出口超過2億元。

由“制造”轉向“智造”,新研牧神科技公司、卓郎新疆智能機械公司等一批裝備制造企業加快走向高端,并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形成了裝備制造優勢產業集群。

如今,在烏魯木齊,這樣以智能化為方向的科技創新,已從產業鏈切入到了產業布局和大項目落子。

在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智慧展廳里,展示著3米多高的智能盾構機、鑿巖臺車等系列礦山裝備,還有全自動化作業的六行采棉打包一體機等系列采棉設備。

“我們聚焦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在新疆投資約10億元建廠。”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瑞介紹,目前,公司已建成高端農機、煤礦裝備、新興工程材料等綜合性一體的智能裝備制造生產加工基地。

“在新疆投資棉花、煤炭等產業機遇多、空間大。”張海瑞說,預計今年公司產值在去年的基礎上要翻一番。

烏魯木齊還在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上持續用力,積極實施“搭平臺、聚人才、興產業”創新工程,以豐富的創新載體培育科技新生力量,助力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烏市科學技術局信息中心主任周鵬介紹,目前烏魯木齊累計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89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家。

“為推進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我們還在國內外建立了20個(國內18個,國外2個)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平臺,促進企業高水平開放創新。”周鵬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