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計劃”第一城為啥選中新疆阿勒泰

【文化視線】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劉萌萌

近日,獵鷹計劃“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短片創作季終選五強項目正式發布,《阿利亞的吉爾巴拉》《多德格爾梅青青》《粉色大車》《那時我還小》《小馬奔騰》成功入選。


(資料圖)

在這項旨在發掘和扶持優秀青年創作者的項目中,年輕的電影人來到新疆,一路走過山川河湖,蕩漾在民俗文化和大美景色的長河中,感受著這里多元一體文化的交流、融匯、創新發展,用鏡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獵鷹計劃”是個啥

獵鷹計劃是個什么樣的計劃?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網絡信息處處長、獵鷹計劃總策劃王純介紹,獵鷹計劃創立于2019年,是中國文聯、中國電影家協會品牌活動——華語青年電影周的核心內容板塊及優質子品牌項目,以發掘和扶持優秀青年創作者、孵化優質項目為目標。去年,根據電影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為正確引導青年創作,獵鷹計劃提出“夢想:百‘練’成鋼”的口號,繼而推出獵鷹計劃短片創作季——“我心中的那座城”主題短片創作系列,以期聚合更多優質資源,讓青年創作者在不斷的作品生產過程中磨練技藝、提升能力。

獵鷹計劃“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短片創作季于2022年9月20日在中國電影博物館啟動,全程將持續至今年6月。

獵鷹計劃短片創作季將要做些什么?王純說,該項目由前期青年導演和青年編劇招募及初選、“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命題劇本創作及指導、三十強項目復選路演、十強項目采風、五強項目拍攝等幾個環節構成,最終形成5部主題短片作品及一部90分鐘“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網絡電影。

王純介紹,該系列第一城之所以選擇阿勒泰,一方面是希望青年電影創作為國家所需、扎根民族土壤,能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站位更高,該項目已列入中國文聯文化潤疆2023年度工作計劃;另一方面是阿勒泰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值得青年電影人去開發、去講述,從而讓更多人通過電影了解大美新疆以及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奉獻的美好的人和動人的事。

獵鷹計劃短片創作季請來了田壯壯導演擔任藝術總監、梅峰導演擔任文學總監、王景春擔任藝術顧問、郝為擔任制片人,為青年電影創作保駕護航。

阿勒泰是王景春的故鄉。“家鄉是我的根,無論走得多遠,都讓我魂牽夢縈,我希望越來越多的電影人用鏡頭發現阿勒泰的美。”王景春說。

去阿勒泰找故事

2月16日至24日,十強項目的17位青年導演、青年編劇分為3組深入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富蘊縣,帶著各自的創作項目進行為期9天的采風工作,去親近、發現他們心中的那座城。

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富蘊縣體育館冰場上,一群身著冰球裝備的小球員在場上馳騁,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這一幕被前來采風的導演唐方昊收入鏡頭。

“在這個邊陲小縣,有這樣一支業余青少年冰球隊,他們在能凍掉耳朵的冰天雪地里訓練,堅持了近7年,太讓我感動了。”唐方昊說,最初在看到冰球隊的故事素材時給了他拍攝靈感,于是創作了《野狼冰球隊》的短片劇本,講述了阿勒泰野狼冰球隊的成員、8歲男孩吾爾曼的成長故事。

在唐方昊看來,在阿勒泰采風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我看了刁羊比賽、牧民轉場等當地民俗,還結識了一個叫賽力克的摔跤手。我們把酒言歡,聊以前摔跤的故事,聊他的雙胞胎兒子,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感染著我。”唐方昊說。

和唐方昊一樣,《遠飛的大雁》導演秦海在結束采風之旅后總有想訴說的沖動,“《遠飛的大雁》講述了主人公王雪梅踏上喀納斯尋找送信員父親的秘密。故事的靈感來源于禾木村一位普通的郵遞員木哈什大叔。他開著一輛郵遞車,挨家挨戶送信,一送就是30多年,他說收到信是一件幸福的事,給別人送信就是送幸福。”

風土人情、自然景觀、民間藝術……廣袤的新疆大地為青年電影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導演胥瑞此行有兩個創作項目《阿利亞的吉爾巴拉》《多德格爾梅青青》入選五強項目。前者描繪了布爾津縣速滑少女阿利亞與雪橇姑娘吉爾巴拉的友誼,后者聚焦醫療援疆干部群體,講述了青年女醫生梅青青完成了為期兩年的工作任務,在返程前最后一天發生的動人故事。

“從沒有哪個地方會給我這樣溫暖的旅行感受,給我這么多的創作靈感。”胥瑞說,記得在七彩河邊,和大家一起載歌載舞;在布爾津夜市,和新疆結識的好友一起擼串喝著“大烏蘇”;在禾木,小木屋的女主人笑著說“進來坐坐”……充滿幸福感的采風之旅,讓他愛上了新疆這片土地。

來新疆就是回家了

在獵鷹計劃的入圍項目主創中,不乏從新疆走出去的青年電影人。

阿來·阿依達爾汗,這個因唱歌而成名的新疆小伙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改編短片《那時我還小》。“我非常思念家鄉,再次回到故鄉有著滿滿的幸福感和熟悉感,父親的羊圈、母親做的美食以及兒時對音樂的夢想,都是家鄉留給我最美的回憶。”阿來說。

編劇石佳在呼圖壁縣長大,再次踏上新疆這片熱土,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記憶里的家鄉有一個銀色的窗口,夕陽中總會泛著光芒。奶奶總是站在窗口看著我離開、回來。爺爺常常趴在書桌上收集與記載關于新疆的文史資料。在他們的影響下,后來我也從事了文字工作。”石佳說,在新疆,總有些瞬間讓她動容。

“采風過程中,我們偶遇大雪,車不小心陷入雪里,需要徒步2公里去附近的村莊借鐵鍬鏟雪,結果走至一半遇到了前來救助我們的派出所民警。我問‘你們咋沒開車?’民警說:‘我們的車也陷到雪里了,怕你們著急,先來幫忙。’在解決了我們的困難后,得知我們還沒吃晚飯,又熱情邀請我們去村民家里吃飯。”石佳說,后來她才知道,去的村莊名叫“也拉曼村”,意思是“平安吉祥”。

阿勒泰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藍盛新期望,通過華語青年電影周“獵鷹計劃”的平臺,邀請更多的青年影視創作者走進阿勒泰、拍攝阿勒泰、宣傳阿勒泰,以獨特的、現代的、全新的、青春的視角和視聽語言講好中國新疆阿勒泰的故事。

據了解,短片計劃于6月完成拍攝。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