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吳繼潤:“火花”情緣留下時代記憶


(資料圖)

吳繼潤和他收藏的“火花”

“火花”是火柴的商標,貼在火柴盒上,其圖案設計包羅萬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收藏價值。現年69歲的吳繼潤老人,是天水市一位“火花”收藏者,他潛心收藏“火花”三十余年,保留了珍貴的時代記憶,也為宣傳天水作出了貢獻。

最引人注目的收藏品出自天水

在天水秦州區七里墩街道長控社區吳繼潤老人家里,這里有他的“火花”陳列室,這些年他收藏的各種“火花”都按不同類別陳列在這里。在這些收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出自天水的飛天造型系列“火花”。“這些都是我們天水火柴廠設計印制的‘火花’,不同時期的‘火花’反映著天水火柴的生產歷史。”吳繼潤欣喜地說。

吳繼潤最早接觸“火花”是20世紀60年代,但真正研究、收藏“火花”是在1984年。那時在海林廠工作的吳繼潤偶然發現車間的地上有個火柴盒,有圖有文,很漂亮。他撿起來仔細觀看,盒子正面是詩人杜甫的畫像,背面是詩詞,懷著好奇心,他找了類似的火柴盒研究。此后,他經常“光顧”車間和馬路邊的垃圾堆,從中翻找火柴盒。一段時間后,吳繼潤撿了很多這種火柴盒,經過琢磨和向別人請教,他才知道,這是天水火柴廠印制的“杜甫雜詩”系列“火花”,一套共8枚。漸漸地,吳繼潤喜歡上了“火花”,走上了“火花”收藏之路。

吳繼潤堅持收藏“火花”三十多年。“開始收藏‘火花’后,我撿全了‘杜甫雜詩’全套、‘飛天’‘甘肅十景’三種顏色全套‘火花’,集攢了一大本,這本最初的‘火花’冊子。”吳繼潤邊說邊拿出收藏冊,詳細解說“火花”的來源、文化。

社區打算展出“火花”藏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收集“火花”的人比較多,吳繼潤也認識了許多藏友,收購了“敦煌”“三大紀律”“熊貓”“民兵工作”等“火花”。1997年,天水火柴廠成立了賓館火柴分廠,大量制作賓館火柴。吳繼潤也收藏了許多此類“火花”,并匯集成冊,給外地“火花”藏友郵售。2000年,吳繼潤受南京“火花”藏友之邀,參加了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火花”交流會,結識了新朋友,進一步宣傳推介了天水“火花”。

“火花”在收藏界來說是一個相對小眾的范疇,從事的人和機構相對較少。雖然吳繼潤一直在努力,但除了圈子里的“火花”藏友外,很少有人或機構對他的“火花”表現出興趣。2020年,為了吸引更多的人熱愛“火花”收藏,他在家里開設了“德潤軒天水火花火柴陳列室”,在圈里圈外推廣。吳繼潤說:“天水‘火花’歷史悠久,圖案出色,內涵也比較豐富,有100多年的歷史。特別典型的是‘飛天火花’,在天水‘火花’中占有很大比例。”除了收藏天水的“火花”,吳繼潤還和全國各地的“火花”愛好者互通有無,在三十多年時間里,共收藏了大約2萬枚“火花”,其中不乏稀缺的單品。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火花”所反映出的時代變遷和文化底蘊,秦州區七里墩街道長控社區打算集中展示吳繼潤老人的這些“火花”藏品。(記者哈麗娜文/圖)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