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提速加提質 實現從傳統護理到智慧養老的變遷

“以往我們只能在小區院子里或路邊樹下打牌,碰到高溫、下雨等天氣,只能窩在家里?,F在社區有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場地干凈、寬敞明亮,設施齊全,還有空調,我們休閑娛樂有了好去處。”家住秦淮區俞家巷社區的孫為民開心地說。

今年上半年剛投入運營的瑞芝康健俞家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區,不僅有助餐室、娛樂室、助浴間、老年大學教室,還設置了床位,可滿足老人日托、短托服務,同時有“時間銀行”站點,推廣互助式養老。

十年來,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提速加提質,像俞家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樣的專業化運營站點,從8個激增到1300多個,實現從家庭養老到社會養老、從簡單照料到綜合護理、從傳統護理到智慧養老的變遷。

“一站式”居家養老,幸福只有“一碗湯的距離”

15日上午11點,在悅華洪武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近百名老人正在排隊取餐,鹽水蝦、紅燒雞腿、洋蔥炒肉片、蒜泥土豆絲、蠔油生菜等十幾種菜式,飄出陣陣香氣。

“天氣太熱了,不想燒飯,這里有人專門負責營養搭配,吃得特別健康。”老人們紛紛說。

家住馬府新村的王秀芝,快80歲了,每天到中心就餐成了習慣。老人告訴記者,以前吃飯都是湊合,現在在這里吃完飯,再去旁邊的鄭和公園散散步,回家午睡,下午約幾個老友在這里打牌聊天,晚年生活算得上豐富多彩。

悅華洪武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位于老城區秦淮區鄭和公園內,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設置了中心廚房、中醫康復、智慧養老、鄰里中心、志愿服務、老年大學、運營中心、特色照護八大功能。該中心與傳統養老機構最大的不同是其“綜合性”,可滿足老人從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醫療管理、精神關愛到臨終關懷等一系列需求。

“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讓老年群體舒心更安心的場景,在南京比比皆是。我市依托社會化、專業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陣地,生動實踐著讓幸福只有“一碗湯的距離”。

“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使得居家養老服務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一種重要模式。功能齊全、服務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好滿足了老人在家養老的需求。”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周新華表示。

政府購買服務,一年提供居家上門服務1297萬人次

對于“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運營站點的快速發展,被稱為“南京養老第一人”的韓品嵋感觸最深。

“十年前,南京正規的養老院很少,更別說專業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了。”韓品嵋回憶。1998年,50歲的韓品嵋從工廠下崗后開辦了一家養老院,1999年成立了協和老年大學,2001年成立了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

2003年,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受鼓樓區民政局委托,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為高齡、獨居等9類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這一創舉當時引起全省乃至全國的強烈反響,得到廣泛好評,繼而在全省推廣。

目前在我市,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已經常態化,內容涵蓋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助餐、緊急救助、精神陪護等多個方面。

據市民政局統計,2012年,像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在南京僅有8家。

2012年以來,我市著力破解養老服務配建設施不足、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短缺、存量資源改建養老設施限制多等難點、堵點問題,精準精細解決養老“剛需”之困。比如建立“四同步”機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每年審核項目控詳超過160個,確保配建到位。這些用房無償交給養老服務機構,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最新統計,全市“1+12”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實現市、區兩級全覆蓋,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覆蓋70%以上街鎮,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69個,服務內容涵蓋助餐、助浴、助醫、上門探望、上門護理、精神關愛、開展家庭養老床位等多個方面。

僅2021年,全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提供居家上門服務1297萬人次,惠及64.66萬老年人,幫助老年人尤其是高齡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家中或社區解決“吃飯難”等基礎照料難題。

從自助到智能,高科技助力居家養老悄然蝶變

南京現有戶籍老人超過163萬,96%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隨著形勢的發展,單一的養老服務已不能滿足老人的實際養老需求,資源整合和集聚是大勢所趨。

十年來,除了居家養老、助餐服務、日間照料中心、嵌入式養老等模式,適老化改造、喘息服務、綜合護理站、智慧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都在我市進行著探索。

家住洪武路街道34標13號的耿典夫就是受益者之一。前不久,老人家中完成了適老化改造:衛生間加裝了一字形扶手、防滑墊;廚房安裝了煙霧、燃氣和水浸監測報警器;房間里防撞條、感應夜燈等一應俱全。

“這套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裝修的,衛生間和客廳交界處還有高低落差,很不方便。”耿典夫的老伴對記者說。

針對耿典夫家的實際情況,秦淮區通過購買服務,委托三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改造,高低落差處轉眼變成小坡道。“可以坐在防滑浴椅上洗澡,腳下還有防滑墊,墊子是橡膠的,赤腳站上面不冷不滑,柔軟又安全……”耿典夫的老伴拉著記者進了洗手間,逐一展示。

與適老化改造項目相伴相隨,我市率先在全國啟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與養老機構“院內老人”同等服務,瑞芝康健、三槐、悅心、悅華等養老服務企業紛紛參與。

“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8700多張,相當于80家中等規模養老院。”周新華說。

不僅如此,養老服務“智能化”趨勢明顯。以江寧區“小江家護”為例,該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整合社會、社區、機構養老資源,截至去年底,累計開展上門照護服務160萬次,開展助餐服務150萬人次,接聽和撥打電話55萬通。

2014年以來,南京先后被批準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在醫養結合、社會參與、養老評估、政策創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民政部門表示,目前,我市正推進面向老年人的“互聯網+護理”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養老服務逐步實現“主動辦”“碼上辦”“網上辦”“移動辦”“全程辦”,朝著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馬道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