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醫工員工赴河林德才小學送開學禮

“我的理想……是將來當一個大廚,給大家做很多、很多好吃的。這……這是個好工作,因為可以在家鄉掙錢生活。”在南昌市新建區象山鎮的河林德才小學,在留守兒童組成的班級里,經過反復鼓勵,一個孩子終于鼓起勇氣,小臉通紅地告訴剛見面的哥哥、姐姐們。

純真的愿望、樸實的話語、靦腆的表情,是全班小朋友們的共同之處。江西與六省交界,在外打拼的江西人多。對從打拼者勞動中獲益的人來說,照顧好在家的孩子,幫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應盡的責任。近年來,南昌各級黨委政府在象山鎮持續推進幫扶工作,不斷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國科醫工也積極響應號召,在嚴格遵守有關防疫規定的同時,把“天陽賦能公益計劃”的服務范圍拓展到這里。

帶著在英山小學積累的經驗,國科醫工在河林村的科普,從鼓勵孩子們自我介紹開始。幫農村孩子練習表達、豐富詞匯、增強自信,培養對外交流的意愿和能力,是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基礎環節。正像員工們常遇到的那樣,正如員工們小時候那樣,雖然有人作了“破冰”發言,大家也不馬上跟進,而是笑著不說話。

自我介紹里,理想和愿望是常見的話題。“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這里的課堂上,孩子們的具體表述或許不一樣,階段目標可能有差別,也不都能把話說得多動聽、多響亮。可他們的眼睛,他們的表情,清楚地表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以及由此激發的互助和奮斗意愿。這就是我們所有人日子越過越好的共同精神基礎。

“不論大家將來想做什么,都得好好學科學”。哥哥、姐姐們告訴孩子們。“要當大廚,讓別人愛吃你做的飯菜,就得知道溫度、濕度、成分、分量、種類……一大堆詞和事要記,不少算式要列。要打勝仗,就得研究氣候、地理、資源、交通……很多東西要學。要蓋房子,就得明白材料、比例、結構、搭配……還有,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想好具體將來做什么,或者是將來能做成什么,這也不要緊,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逐漸發現自己的潛力。”

接著,大家一起玩科學DIY立體卡片,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百科知識,拼接各種各樣的圖案,可以一邊玩一邊學。不知不覺中,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對意猶未盡的孩子們,哥哥姐姐們轉達了劉堯陽董事長的期待和邀請:歡迎他們下次到國科醫工的實驗室,做做書本上的科學實驗,看看世界領先的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了解江西科學家的光輝奮斗史。

今年以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相繼發布,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科普工作提供了明確、詳盡的指引。

其中,《意見》專門強調,要發揮科技創新對科普工作的引領作用,大力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加大具備條件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基地向公眾開放力度,因地制宜開展科普活動。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要合理設置科普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社會效益。

書包、玩具、衣物、食品……物質的東西可以用錢買,精神的滋養和眼界的開闊需要專業和愛心來支撐。作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按照黨委政府部署,國科醫工積極發揮信息優勢、資源優勢,始終堅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積極面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少年兒童開展公益科普。這一過程中,大人們為孩子們送去知識和技能,也從孩子們那里獲得啟迪和動力。我們的夢與孩子們相通相融,心與孩子們相親相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